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智囊里的管理学 > 第327章 明智之四《经务》06 樊莹

第327章 明智之四《经务》06 樊莹(1 / 2)

樊莹:明朝“松江赋税拆坑高手”!改流程、去中介,把积年弊病害连根拔

樊莹担任松江府知府时,松江这地方赋税重、劳役多。自从周忱(周文襄公)当年搞了改革后,懂政策的人一走,老办法就走了样,各种猫腻全冒了出来:

大问题是运粮的民夫总出损耗——民夫都是普通百姓,没人统一管,好处被耍滑的人占了,老实人却要背锅赔钱,常年被有权有势的人催债;粮仓里的文书吏还搞“移新蔽陈”,把新收的粮食藏起来,用旧粮充数,变着法偷粮食。大家都知道这些猫腻,却没人能解决。

樊莹到任后,白天黑夜琢磨对策,摸清了所有问题的关键,说:“运粮损耗大,是因为运粮的都是散兵游勇的百姓,没个领头的;而且夏天的税、军队的军需、运粮的杂费,还有给皇宫织绸缎、跑运输的费用,全从秋天的粮食里出。粮食收了又卖、卖了又调,来回折腾,漏洞就是这么来的!”

他立刻动手改革,一套组合拳下来,积年的弊端去掉了十之八九:

拆“运粮坑”:让粮长专运,给够补贴,损耗直接降

樊莹先取消了零散的民夫运粮,让原本负责收粮的粮长专门管运粮——粮长自己的利益和运粮挂钩,自然不敢浪费;同时还提高了运粮的“纲费”(运输补贴),让粮长有的赚,不用靠偷粮食补亏空。

以前运粮全靠实物,粮食容易受潮、被偷换;樊莹改了规则:除了必须运实物粮食的部分,其余需要折算的税,全改成收白银,收到多少就用多少,账目一目了然。管账的人没法藏粮,百姓交白银还比自己运粮少损耗,都愿意交。

拆“收粮坑”:撤掉中间团户,不让粮长有机会克扣

之前粮长收粮时,会找“团户”(中间人)帮忙,团户和粮长勾结,经常在称重、算量上动手脚,克扣百姓的粮食。樊莹直接取消了“团户”,让粮长直接对接百姓收粮,少了中间环节,克扣的猫腻就没了。

当时交赋税还需要交布匹,樊莹又找了布行的人代替粮长交布——允许布行顺便带点私货卖,用赚的钱补贴交布的成本。布行有的赚,粮长不用再费心找布,百姓也不用被粮长在布匹质量上刁难,三方都受益。

改革效果:百姓得实惠,官府办事顺,还成了全国模板

这一套改下来,松江百姓交粮交布的成本降了,不用再被层层克扣;官府的赋税收得又快又齐,运粮、交布的效率也高了。巡抚看到效果后,把樊莹的办法推广到其他州府,让各地都照着做。

冯梦龙点评:补了周忱的“漏”,却挡不住弊端“更新”——治理得跟着问题变

樊莹的改革,刚好补上了周忱、况钟(况伯律)当年没完善的地方——周忱搞了“余米”和粮长制度,却没解决“民夫散、中间环节多”的漏洞;樊莹用“粮长专运+收白银+撤团户”,正好堵上了这些窟窿。

可问题是,每个时代的弊端都会“升级”。现在的“粮长”(类似基层物资管理者)又有了新猫腻,负责治理的人,该用什么办法应对呢?其实核心还是像樊莹那样:先摸清问题的新套路,再针对性改,别搞一刀切。

【管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