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元忠:“以盗防盗”天花板,不看标签,看“专业”
唐高宗去东都洛阳的时候,关中正好闹饥荒。皇上担心路上会有不少小偷小摸的,就派监察御史魏元忠负责排查保护车队前后的安全。
魏元忠接了命令,没先去路上巡逻,反而先去看了长安县的监狱。在牢里他发现一个小偷,这人的神态和说话的样子,跟其他囚犯完全不一样——一看就不是普通小毛贼。
魏元忠直接让人解开这小偷的手铐脚镣,给他换上体面的衣服帽子,让他坐着驿站的车马跟着自己,还跟他一起吃饭住宿,把抓小偷的事儿托付给了他。这小偷笑着答应了,结果等车队回到东都,随行的士兵和车马好几万,居然连一分钱都没丢。
冯梦龙点评:用人别卡“出身”,有用才是硬道理。根据人的本事安排活儿,连小偷都能变成得力帮手。那些酸腐的读书人,总嘲笑孟尝君靠“鸡鸣狗盗”之徒办事,却不知道当时那种情况下,除了这些有特殊技能的人,其他人根本派不上用场。
就像现在有些公司招技术岗,不盯着“小偷”的前科,反而看重他“懂小偷套路”的优势,让他去做反欺诈、防盗窃的工作,反而能精准解决问题——总不能放着现成的“行业老手”不用,非要找个啥都不懂的“规矩人”瞎忙活吧!
【管理智慧】
一、魏元忠的“反常识用人逻辑”:不看标签看“专业”,小偷最懂怎么防小偷
魏元忠没把“小偷”当“坏人”,反而当“专业人才”用,核心是算透了“专业对口”的道理——普通官差只会按规矩巡逻,根本不懂小偷的套路;但这小偷不一样,他知道小偷爱在哪蹲点、怎么偷、怎么藏,防偷比谁都专业。他的操作拆开来,全是现代管理的“超前思路”:
1.识才不被“标签绑架”:别人看他是“监狱里的贼”,魏元忠看他“神采语言异于众”——知道他有脑子、懂行。就像现在有人觉得“有前科的人不能用”,但其实有些有前科的人,反而懂“坏人的套路”,用来做反欺诈、防损刚好;
2.用“信任”破“防备”:没把小偷当“犯人”管,反而跟他共食宿、放权给他。小偷以前总被人防着、抓着,突然被这么尊重,反而愿意好好干,不想辜负这份信任;
3.“用长避短”精准匹配:不指望他当清官、管政务,只让他管“防偷”——正好用他“懂小偷套路”的长项,避开他以前“偷东西”的短板,把“缺点”变成了“优点”。
二、当代“魏元忠式用人”案例:把“有特殊经历的人”变成“核心帮手”
魏元忠“以盗防盗”的逻辑,现在很多企业、社区都在用——不被“前科”“标签”吓住,反而用他们的“特殊经验”解决难题,效果比找“完美人才”还好。
案例:金融公司用“前诈骗犯”做反欺诈,骗子套路一抓一个准
某互金公司总被电信诈骗团伙坑,客户的钱被骗子以“账户冻结”“紧急转账”的名义骗走,公司找了很多“高学历反欺诈专员”,还是防不住——专员们懂理论,但不懂骗子的“实战套路”。
后来hR顶着压力,招了个有电信诈骗前科的老陈。老陈以前在诈骗团伙里负责“话术设计”,知道骗子怎么伪装成银行客服、怎么一步步套客户信息。公司让他做反欺诈主管,老陈一上手就出了效果:
看客户提交的“转账申请理由”,他能一眼认出“这是骗子常用的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