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他硬斩徐成,邓羌可能真的带兵冲突,军队内乱,还没打就先输了;
要是他没给邓羌台阶,邓羌就算不闹,心里也会有疙瘩,打仗不会尽全力;
最后放了徐成,不仅没丢军法威信,反而让将士们觉得“主帅既讲规则,又重情义”,凝聚力更强。
这就像现在的公司:要是老板总盯着“员工迟到了几分钟”“报表晚交了半小时”,却不管员工是不是在为项目加班、是不是在解决关键问题,时间久了,员工只会变得“只守规则,不拼业绩”,公司自然没活力。
四、核心启示:管理者该学的“规则弹性”
不管是古代带兵,还是现在管团队,王猛的故事都在说一个道理:好的管理,不是把人管“死”,而是把人用“活”。具体可以记住三点:
1.先判断“错的性质”:是“偷懒犯错”还是“做事犯错”
下属要是因为偷懒、敷衍犯错(比如故意不交方案、上班摸鱼),必须按制度罚,不然会带坏风气;
要是因为想把事做好而犯错(比如阿凯改方案晚交、徐成侦察太细迟到),可以灵活处理,甚至给机会;
2.再看“人的价值”:是“可有可无”还是“核心骨干”
要是普通员工犯小错,按制度来没问题;
要是核心骨干犯了“为做事的错”,别轻易处罚——丢了一个能扛事的人,再找一个很难,损失比处罚的代价大得多;
3.最后给“双方台阶”:别让对方难堪,也别丢自己威信
王猛说“试试你”,老周没提处罚,都是给下属台阶;
管理者可以说“这次先不罚,但下次要注意”“你这思路是对的,但下次记得提前沟通”,既指出问题,又不让下属下不来台,反而能激发他的愧疚感和干劲。
【原文】王猛
猛督诸军十六万骑伐燕。慕容评屯潞州。猛进与相持,遣将军徐成觇燕军。期日中,及昏而反,猛怒,欲斩成。邓羌请曰:“贼众我寡,诘朝将战,且宜宥之。”猛曰:“若不斩成,军法不立。”羌固请曰:“成,部将也,虽违期应斩,羌愿与成效战以赎罪。”猛又弗许。羌怒,还营,严鼓勒兵,将攻猛。猛谓羌义而有勇,(边批:具眼。)使语之曰:“将军止,吾今赦之矣。”成既获免,羌自来谢。猛执羌手而笑曰:“吾试将军耳。(边批:不得不如此说。)将军于郡将尚尔,况国家乎!”
(评:违法请宥,私也;严鼓勒兵,悍也;且人将攻我,我因而赦之,不损威甚乎?然羌竟与成大破燕兵,以还报主帅,与其伸一将之威,所得孰多?夫所贵乎军法,又孰加于奋勇杀敌者乎?故曰:圆若用智,唯圜善转,智之所以灵妙而无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