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如海登门(1 / 2)

腊月十八,清晨。

连续几日的阴霾似乎散去了一些,露出了冬日惨白的日头。

荣国府门前冷清了不少,往日的车马簇簇景象早已不见。

只有几个无精打采的小厮在门口缩着脖子跺脚取暖。

这时,两辆半新不旧的青帷小车。

在几名穿着普通、眼神却颇为精干的林家仆从护卫下,悄无声息地停在了角门前。

林如海身着深青色杭绸直裰,外罩一件玄色哆罗呢狐裘大氅。

虽面容依旧清癯,带着大病初愈的苍白。

但那双曾经浑浊无神的眼睛,此刻却恢复了往日的清亮与锐利

甚至因经历了生死边缘的挣扎,更多了几分看透世情的沉静与坚定。

今日,他亲自登门拜访。

门房的小厮见是许久未露面的林家姑老爷,不敢怠慢。

一面赶紧往里通报,一面殷勤地将林如海引至前厅奉茶。

贾政正在书房与清客相公们闲谈,闻听林如海来访,颇为意外。

自从林如海病重,被接至秦府养病后,这位亲家妹夫便几乎断了与贾府的走动。

他连忙整理衣冠,亲自迎出书房。

二人于前厅叙礼毕,分宾主坐下。

丫鬟奉上热茶后,林如海也不多作寒暄,轻轻放下茶盏,开门见山道。

“存周兄,今日冒昧来访,实为小女黛玉之事。”

“如海此前沉疴缠身,奄奄一息,自顾不暇,幸得府上老太太、兄嫂及诸位亲人悉心照料小女多年,如海感激不尽,铭感五内。”

他起身,对着贾政郑重地拱手一礼。

贾政连忙起身还礼。

“如海你太言重了,一家人何须如此客气。玉儿聪慧伶俐,老太太视若珍宝,我们亦是……”

林如海抬手,温和却坚定地打断了贾政的话。

“存周兄,如海今日前来,是因我病情已稍得控制,在京中的旧宅也已重新修葺布置妥当,一应仆役俱已齐备。便想着,接玉儿回家居住。”

“她母亲去得早,我此前又病着,让她客居府上多年,已是于礼有亏,于心难安。如今,也该让她回到父亲身边,我们父女团聚,共享天伦了。还望存周兄体谅我这为父之心。”

贾政闻言,彻底愣住了。

接黛玉回去?

他下意识地觉得有些不妥。

毕竟黛玉在府中住了这么多年,从垂髫小儿长至亭亭少女,老太太将她当作心尖肉。

宝玉更是离不了她。

贾府虽今非昔比,但总归是国公府第,难道还养不起一个外甥女?

但林如海是黛玉的亲生父亲,接女儿回家乃是天经地义,人伦常情。

他贾政没有任何立场和理由阻拦!

“这个……如海兄身体康复,接令爱回家团聚,自是应当,应当。”

贾政回过神来,斟酌着语句,面露难色。

“只是……老太太那边,对黛玉极其疼爱,骤然听闻此事,只怕……一时难以割舍。是否容我先去禀明老太太……”

“理当如此。”林如海从容颔首。

“正要同去拜见老太太,当面叩谢这些年来对玉儿的养育呵护之恩。”

二人遂一同前往贾母的上房。

贾母正歪在暖榻上,由鸳鸯握着腿。

听闻林如海来了,还要接黛玉回去,初时也是愕然,随即便是强烈的不舍。

她立刻命人将林如海请进来。

未等林如海行礼完毕,便红了眼眶,拉着他的手,絮絮叨叨地说起黛玉初进府时如何怯生生惹人怜爱。

这些年如何承欢膝下,如何与宝玉及众姐妹和睦友爱,府里如何离不了她,自己又是如何舍不得她离开半步。

说到动情处,已是老泪纵横。

林如海态度始终恭敬,耐心听着贾母的倾诉。

待贾母情绪稍平,他才深深一揖,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转圜的坚定。

“老太太疼爱玉儿,胜似亲孙,如海岂有不知?此恩此德,林家没齿难忘。”

“只是,老太太明鉴,玉儿年岁渐长,已非稚龄幼女。长期客居甥府,虽蒙厚爱,终究于礼不合,于她自身名声前程亦是无益。”

“如今林家京中已有安身立命之所,如海身为父亲,若不能接回女儿,亲自为她撑起门户,让她堂堂正正做林家的女儿,将来又如何面对她九泉之下的母亲?还望老太太体恤如海一片爱女之心,成全我们父女,让玉儿归家。日后,玉儿定当时常过来给老太太请安,孝敬您老人家。”

这番话,合情合理,既全了贾府的颜面,也道尽了一个父亲的职责与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