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易奉旨出征,挂帅北疆的消息。
如同腊月里一阵凛冽的寒风,迅速席卷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自然也毫无意外地吹进了已然透出衰败之气的荣国府。
吹入了那竹影摇曳、幽静清冷的潇湘馆。
黛玉是从匆匆进来的紫鹃口中得知这一消息的。
小丫鬟跑得气喘吁吁,脸上带着未散的惊惶和打探到“大事”的急切。
“姑娘!姑娘!了不得了!外面都在传,镇国公秦公爷,今儿个在朝堂上被好些个大官老爷联名弹劾,说他要……要谋反呢!”
紫鹃的声音带着颤抖,虽不尽准确。
却足以让正在临窗习字的黛玉手腕一抖。
一滴饱满的墨汁“啪”地落在雪白的宣纸上,迅速晕染开一大团浓黑的污迹。
将她刚刚写就的、风骨初成的几个簪花小楷彻底毁去。
“你……胡说什么!”
黛玉的心猛地一沉,脸色瞬间褪去血色,变得苍白如纸。她放下笔,指尖冰凉。
“是真的!好多人都这么说!”
紫鹃急急分辩。
“不过……不过后来又说北边鞑子打过来了,情势危急,皇上没办法,只好又派秦公爷立刻带兵去北边打仗了!说是授了什么大总管,有先斩后奏的权力呢!”
峰回路转的消息,让黛玉紧绷的心弦稍稍一松。
但那担忧却如同藤蔓,更加疯狂地缠绕上来。
秦易走了。在这个旧勋集团刚刚发动猛烈弹劾、朝局微妙、杀机四伏的时候。
他离开了京城,前往那片她只在史书和边塞诗中读到过的、黄沙漫天、烽火连天、白骨露野的北疆战场。
她坐在窗边的软榻上,手中原本握着一卷《李卫公问对》。
此刻却觉得那书卷重若千钧,一个字也看不进去了。
窗外是荣国府熟悉的、日渐萧瑟的冬景,几竿翠竹在寒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轻响。
她虽深处内宅,几乎与外界隔绝。
但凭借与生俱来的敏锐直觉,以及往昔从秦易、平儿寥寥数语中感受到的凝重
还有宝玉偶尔带回的、被长辈呵斥为“胡说”的外间传闻。
她也能拼凑出外界潜藏的汹涌暗流。
他此去北疆,不仅要面对凶悍嗜血、来去如风的鞑靼铁骑。
更要应对复杂险恶、瞬息万变的边关战局,恐怕……
还要时时刻刻提防来自背后、来自京城那些政敌射出的、比刀剑更锋利的冷箭!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战场之上,刀剑无眼。
朝堂之上,更是人心叵测。
一种难以言喻的、沉甸甸的担忧,混合着一种深切的无力感。
如同冰冷的潮水,悄然漫上黛玉的心头,几乎让她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