铠甲坊: 工匠们挥汗如雨,捶打着烧红的铁片,制作札甲叶片或锻造明光铠的胸甲。淬火的水池冒着阵阵白汽。
兵器坊: 锻打刀剑的锤声富有节奏,磨刀石打磨刃口的声音尖锐刺耳。长矛的矛杆被削直,装上冰冷的枪头。
箭矢坊: 这是最繁忙的地方。制杆、装镞、粘羽、捆扎…流水作业,效率极高。一座座箭垛如同小山般被搬上运输车。
攻城械坊: 负责制造和维护大型器械的区域戒备森严。工匠们参照图纸,加工着巨大的投石机杠杆、弩炮的扭力弹簧、云梯的复合结构。新砍伐的巨木被加工成冲车的撞柱。
这里生产的每一件器械、每一支箭矢,都关乎着前方将士的生死和战役的胜负。
如此庞大的物资调动,离不开人。行台下达了征调令,以“服徭役”的形式,大规模征调河北各郡县的民夫。
一支支民夫队伍,在里正、保长的带领下,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主要的运输干线和枢纽。他们推着独轮车,赶着牛车、骡车,组成浩浩荡荡的运输洪流。
他们的任务繁重而艰苦:将粮食从征收点运往仓廪,从仓廪运往码头或渡口;为军队运送扎营的建材、燃料;甚至直接参与道路和桥梁的维护。
尽管辛苦,但官府提供了基本的口粮,有时还有些微薄的工钱,且《安民十条》的余威尚在,管理相对规范,少有鞭挞欺压,因此民夫们的怨气并不大。他们沉默地行走在古老的土地上,用最原始的方式,支撑着一场现代战争的消耗。
在这场庞大的后勤总动员背后,有一个远在长安却无处不在的身影——皇后慕容月。她坐镇中枢,统筹全局,如同一个最高效的处理器。
关中的粮食、巴蜀的锦帛、陇右的战马、帝国的财政…所有这些资源,都在她的协调下,通过黄河这条大动脉,源源不断地输往河北前线。她派出的后勤团队不仅带来了物资,更带来了一套高效的管理流程和标准,使得河北原本略显混乱的后勤体系得以迅速规范化。
独孤信时常站在信都行台的最高处,远眺着城外繁忙的码头和道路上川流不息的人马车船。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充满力量的气息。
他看到的不再是简单的粮草堆积,而是一个帝国战争机器的全力轰鸣。这庞杂而精密的后勤体系,正是他数月来“巩固消化”战略价值最直观、最震撼的体现。
没有稳定的河北,就没有这畅通的漕运,没有这顺利的征收,没有这高效的调度。
“陛下,”他心中默念,“臣已为您备好跳板,蓄足粮秣。河北,随时可为您北伐之师的坚实根基和利刃之锋!”
粮秣已备,只待北伐的号角吹响。这场无声的战争,同样决定着天下的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