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兵员:信都行台的文书已快马加鞭送往长安兵部。请求从关中、陇右等根据地征调新兵的命令得到积极响应。一队队略显稚嫩但充满朝气的新兵,在军官的带领下,长途跋涉,抵达河北大营。他们被补充到各主力营队中,填补战损的空缺。老兵们看着这些新鲜面孔,既有感慨,也重新燃起了活力。
维修装备:军营一角,工匠营的区域最为热闹。炉火日夜不息,锤击之声不绝于耳。从战场上回收的破损甲胄、卷刃的刀剑、断裂的长槊堆积如山。工匠们熟练地进行修复、淬火、打磨。制箭匠人更是忙碌,将箭杆削直,镶嵌箭簇,粘贴翎羽,将一支支制式箭矢捆扎成束,送入库房。装备的完好率直接关系到部队的战斗力。
军事训练:休整不等于懈怠。每日清晨,操练的号角依旧准时响起。
基础操练:新兵进行严格的队列、格斗、射箭基础训练,喊杀声震天。
战术演练:老兵则进行更复杂的战术配合演练,尤其是针对未来可能面对的两种主要作战模式:
骑兵对抗:假想敌是幽州的北魏精锐骑兵或可能的柔然胡骑。演练重点是如何以步兵结阵抵御骑兵冲击,以及己方骑兵如何迂回包抄。
攻城演练:假想敌是中山、博陵乃至幽州这样的坚城。部队反复演练云梯攀爬、巷战配合、爆破作业,工械营则继续改进攻城器械。
思想教化:队正以上的军官定期被召集听课,由行台派出的文官或高级将领讲述北秦的建国理念、军功爵位制度,强调军纪,凝聚对皇帝的忠诚。
这一日,营区外传来一阵喧哗。一支规模不小的车队,在精锐骑兵的护卫下,抵达大营。车上插着的旗帜,表明他们来自帝都长安。
这是皇后慕容月亲自筹措派遣的后勤支援团队。带队的是宫中一位精干的内侍官员,他带来了慕容月的手书和大量的实物援助:
医药:数量可观的成品金疮药、止血散以及一批随军医官,极大地增强了医疗力量,伤兵们的恢复速度有望加快。
被服:数千套崭新的冬衣和鞋袜,解决了部分士兵衣物破损的燃眉之急。
技术工匠:十余名来自将作监的资深工匠,他们的到来加强了工匠营的技术力量,尤其是在精密器械方面。
这份来自后方的关怀,如同一股暖流,注入军营,让将士们倍感温暖,士气愈发高昂。他们知道,自己并非孤军奋战。
信都行台内,独孤信听取着关于整编和休整进展的每日汇报。看着各营员额逐渐补齐,装备库日益充实,新编部队逐渐成型,他冷峻的脸上偶尔会闪过一丝满意。
军队,这台强大的战争机器,在经历了连续的猛烈输出后,正在精心保养和升级之中。刀刃重新磨利,机构注入新的润滑。这一切的平静之下,蕴藏着的是为了下一次、或许将更加猛烈的出击而积蓄的力量。
营伍新编,看似繁琐内部事务,实则是将军事胜利转化为政治优势、为未来更大图谋夯实基础的关键一步。北秦的根基,正在河北这片土地上,悄然变得更加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