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技术扩散的烦恼(1 / 2)

工部衙署深处,一间防卫格外森严的库房内,气氛凝重得几乎令人窒息。这里并非存放金银珠宝,而是陈列着帝国最核心的财富——各式新式农具、军工器械的图样、模型以及关键部件的实物。此刻,工部尚书段宏,一位原北府军中专司器械修造的老匠师出身、被破格提拔的官员,正脸色铁青地站在一张宽大的桌案前。

桌案上,摊放着几件极其眼熟,却又明显有些不同的物件。

一件是明显仿造的曲辕犁,犁铧的弧度与连接方式几乎与北秦推广的无异,但用料和铸造工艺略显粗糙。

另一件,是一副马镫和高桥马鞍的组合,形制与北秦玄甲骑配备的几乎一模一样,只是皮革的鞣制技术和金属件的韧性稍差。

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是一架小型弩机的部分构件,其内部关键的青铜弹簧片的形状和热处理工艺,竟与北秦制式弩机有着惊人的相似!

这些物件,并非来自工部的将作监,而是由边境驻军、以及潜伏在北魏与南朝宋的细作,千方百计才送回来的。

“陛下,崔相,请看。”段宏的声音因愤怒和后怕而有些沙哑,“这些……这些都是在边境互市,甚至是在魏境、宋境内发现的!尤其是这弩机构件,是从北魏边境一座军镇的垃圾堆里找到的!他们……他们已经在尝试仿造!”

御驾亲临工部的陈衍,面色阴沉如水。他拿起那副仿制的马镫,手指摩挲着上面粗糙的锻打痕迹,眼神冰冷。崔浩侍立一旁,眉头紧锁,捻须不语。

“查清楚来源了吗?”陈衍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山雨欲来的压力。

段宏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臣有罪!臣监管不力!根据初步排查,来源可能有多条。其一,边境榷场互市。我们的新式犁具、织机等民用之物,为换取对方马匹、皮毛,允许出口。但难免有商人利欲熏心,或被对方细作收买,将更精密的部件,甚至……甚至是破损的军械零件夹带出去!”

“其二,”段宏的声音更低,“各地推行新农具的工匠,难免有被重金诱惑,或举家被胁迫,将图纸、技艺带过边境的。尤其是与北魏、宋接壤的州县,防不胜防。”

“其三,也是最可虑的,”段宏抬起头,眼中满是忧虑,“我们的工械司、将作监,吸纳了大量各地工匠,虽经严格筛选,但难保没有他国的暗桩。即便他们接触不到核心,零碎的信息汇集起来,也足以让对方摸清方向……”

陈衍沉默着,走到那弩机构件前。这小小的青铜弹簧片,代表着更高的弹性、更远的射程、更持久的耐用性,是北秦弩阵优势的技术基础之一。如今,却可能被敌人握在手中研究。

他想起了不久前边境巡阅时,独孤信提及北魏骑兵的装备似乎有所改善,冲击力更强了些,当时并未太过在意。现在看来,恐怕并非空穴来风。

“北魏长于骑兵,若再得其马镫马鞍之利,如虎添翼。南朝宋工巧善于仿制,若得其弩机、炮车之秘,则我长江天险之利,恐大打折扣。”崔浩缓缓开口,道出了最大的担忧,“陛下,技术之利,乃我朝立足之根本。此风绝不可长!”

次日朝会,此事被正式提上议程,立刻引发了激烈争论。

以兵部尚书及多数武将为首的一派,情绪激昂,主张立即采取最严厉的措施。

“陛下!必须立刻关闭所有边境榷场,断绝一切贸易往来!凡有敢夹带器械图样出境者,视同叛国,诛九族!”

“工械司、将作监所有人等,应重新严加甄别,宁错杀,不放过!”

“所有新式军械,其制造、运输、储存、使用,需另设更严苛条例,知情范围越小越好!甚至……甚至应考虑,停止部分过于先进器械的继续研发,以免技术彻底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