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惊蛰(1 / 2)

元嘉北伐的溃败,并非一蹴而就。北魏铁骑的追击如同梳篦,反复刮过淮北大地,将溃散的宋军、失散的民夫、以及无数被战火波及的流民,驱赶得四散奔逃。一部分残兵败将,在求生的本能驱使下,竟慌不择路,向西、向北流窜,不知不觉间,越过了混乱的边境线,进入了北秦控制的陇东地区。

秦州王府很快接到了边境戍堡的急报:发现小股南朝溃兵,约百余人,衣衫褴褛,装备不全,似乎由一名低级军官带领,试图寻求庇护。

这类事情在战后并不稀奇。按照北秦既定方略,通常是收缴武器,甄别身份,若是普通士卒则打散编入劳役营或边境屯田,军官则另行看管,以待日后与南朝交涉或换俘。老魏接到消息后,便按常规处理,派了一队府兵前去接收。

然而,当这队溃兵被押送至秦州城外临时看管营地时,一个意外的名字随着初步甄别文书,被呈送到了陈衍的案头。

文书上在一串陌生名字中,有一个显得格外刺眼:

卢仲儒,原宋军幢主,籍贯:范阳涿县。

“卢?”陈衍的目光在这个姓氏上停留了片刻,心中微微一震。他立刻想起了慕容月那位被赫连勃勃虐杀、壮烈殉国的族妹——卢氏。范阳涿县,正是卢姓的郡望之一。

他不动声色,吩咐道:“将此人带至偏厅,朕要亲自问话。”同时,他让人立刻去请慕容月。

偏厅内,烛火摇曳。当那名被除去了兵器、满身血污尘土、却仍努力挺直脊梁的年轻军官被带进来时,陈衍仔细打量着他。年纪很轻,大约二十出头,面容憔悴,嘴唇干裂,但眉眼间依稀能看出一丝书卷气和未曾磨灭的倔强。

“罪将卢仲儒,参见……北秦王。”年轻人声音沙哑,礼节却并未荒废,只是称呼时略有迟疑。他显然已知身处何地。

“卢仲儒?”陈衍缓缓开口,“范阳涿县卢氏?与当年北府军中的卢氏女尉,是何关系?”

卢仲儒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惊诧、悲痛以及一丝警惕:“正是家姑!王爷……认得我姑姑?”

就在这时,偏厅侧门被推开,慕容月疾步走了进来。她显然已得知消息,呼吸略显急促,目光瞬间就锁定了厅中的年轻人。十年光阴,她已从青年变为稳重的王妃,但那份与卢氏族妹的深厚情谊,却从未褪色。

卢仲儒看到慕容月,更是浑身一震。他虽然从未见过这位族人口中与姑姑交好、后来却嫁与北秦王的慕容部贵女,但那份隐约的家族特征和气质,让他瞬间产生了某种直觉。

“你……你真是卢家的孩子?”慕容月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你姑姑她……”话未说完,当年那惨烈的一幕又浮上心头,她的眼眶微微泛红。

面对可能是姑姑故人、且身份尊贵的北秦王夫妇,卢仲儒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悲从中来,哑声道:“姑姑……姑姑她殉国之后,家中一直……一直引以为荣,也引以为痛。”他简单叙述了家中情况,他正是卢氏兄长之子,因家学渊源及姑姑事迹的影响,才投身行伍,此次北伐任幢主,却初战便遭此大败。

故人之后,沦落至此。厅内一时沉寂,弥漫着复杂的情绪。有对往昔的追忆,有对战争的憎恶,也有深深的尴尬——卢仲儒是作为败军之将被俘,而俘获他的,是理论上仍奉晋室正朔、却与南朝事实对立的北秦。

陈衍心中叹息,吩咐道:“看座,上些茶水饭食。”

待卢仲儒稍事整理,吃了些东西,精神稍复后,陈衍才继续问道:“如今南朝局势如何?朝廷对北伐失利,作何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