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家书抵金(2 / 2)

每一封信都像是一个故事,有的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有的则是对生活的描述。马桂兰的儿子在信中夹着一朵晒干的木棉花,他说南疆的天气炎热,这朵木棉花是他在巡逻时偶然发现的,觉得很漂亮,就想寄给妈妈。赵嫂的丈夫在来信中包裹着一只用弹壳做成的和平鸽,那是他在战场上用废弃的弹壳精心制作的,代表着他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家人的祝福。

还有一个新兵,他偷偷地在信封里藏了一片芭蕉叶,上面用细针刻着“妈妈我长大了”。这简单的几个字,却蕴含着无尽的情感和成长的喜悦。

林晚秋静静地读着这些信件,感受着字里行间的温暖和力量。她知道,这些信件不仅仅是文字的传递,更是军人们对家人深深的眷恋和牵挂。而她作为“读信人”,则肩负着将这份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家属的重任。

这夜林晚秋正帮人写信封,冬冬举着蜡笔画冲进来:“妈妈!我梦见爸爸在吃罐头!”孩子画纸上,穿军装的小人坐在罐头堆里,天空飘着梅花雨。

她忽然想起什么,翻出陆沉舟留下的铁皮盒。那张裁剪过的合影背后,不知何时多了一行铅笔小字:“知君用心如日月”——这是她去年抄在笔记本上的汉乐府诗句。

眼泪砸在铁盒上时,窗外传来急促刹车声。宣传干事抱着个炮弹箱跑来:“前线物资车带回的!陆营长嘱咐必须亲手交你。”

箱里装满战士们用罐头盒改造的物件:有子弹壳拼成的“春”字,有坦克履带片磨成的相框,最底下是个带着弹孔的“拥军牌”罐头盒,内壁刻着四行诗:

“春风不度玉门关,罐香却绕老山巅。

莫道征衣霜雪重,家书抵金万重山。”

落款是“全体尖刀连”。林晚秋抚过弹孔边缘,在罐底摸到粒东西——用油纸包着的相思豆,豆壳上烫着两个小字:“盼归”。

她连夜把炮弹箱抬到养殖场,周婷婷见状翻出红布赶制锦旗,马桂兰带着妇女们缝千针荷包。当启明星升起时,林晚秋在回信里夹了片腊梅瓣,又添上冬冬新画的全家福:画上的陆沉舟戴着她用草药缝制的香囊,香囊里藏着最新研制的止血粉。

第二天送军邮的车队出发时,整个家属院都来送行。林晚秋站在白杨树下,看见每辆车篷都系着红布条,像一条条逆风飞向战场的赤练。

很多年后她仍记得,那天晨雾中有鸟群掠过,羽翼划破天际的声音,像极了无数家书翻动的轻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