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家书抵金(1 / 2)

陆沉舟离开的第七天,林晚秋在养殖场消毒池边收到了第一封军邮。牛皮纸信封被汗水浸得发软,邮递员小张低声说:“是转运站捎来的,听说前边炮火猛,信都攒在一块儿了。”

信封上一片空白,没有留下任何字迹或落款,仿佛这封信是凭空出现的一般。然而,在信封的封口处,却有一朵用钢笔描绘的简笔梅花,虽然线条简单,但却栩栩如生,仿佛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这朵梅花,让林晚秋的心头猛地一震。她立刻认出了这个图案,那是他们新婚那年冬天,她在他的日记本扉页上画过的。当时,他们还年轻,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她用那支钢笔,轻轻地勾勒出这朵梅花,希望它能像他们的爱情一样,在岁月的流转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林晚秋的手指微微颤抖着,她紧紧捏住信封,仿佛生怕它会突然飞走。她慢慢地走到饲料棚的后头,那里比较安静,没有人会打扰她。她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心情稍微平复一下,然后用指甲小心翼翼地挑开糨糊粘连的封口。

信纸是从作战日志上撕下的方格纸,字迹比平时潦草,仿佛在颠簸的军车上写成:

“晚秋:见字如面。罐头已分到尖刀连,战士们说肉香像老家年味儿。我留了一罐,等胜利那天开......”

字句到这里被水渍晕开,下一页才透出些许沉重:

“这边伤员比预想多,卫生员不够用。想起你教过的止血穴位,昨日给个小战士按合谷穴,竟真缓了血势。若你在......”

最后半页笔锋突然收敛,变成工整的汇报体:

“冬冬的算术作业我检查过了,错题在第三页。你肩周炎勿碰冷水,存折在五斗橱第三件毛衣里。另:腊梅该施肥了。”

林晚秋把信纸按在心口,闻到硝烟与野兰草混杂的气息——那是他总揣在衣兜里的草药包。转身时见周婷婷站在料堆旁,眼眶通红地问:“晚秋,能帮我看封信吗?建国写的...有些字被血糊住了。”

她们坐在麦秸垛后头,对着那封染血的家书逐字辨认。当读到“负伤不重,勿念”时,周婷婷突然抓住林晚秋的手:“你实话告诉我,是不是伤得很重?他从前负伤都说‘轻伤不下火线’...”

在一个春雨绵绵的傍晚,更多的军邮如往常一样被送达了家属院。这些信件承载着远方军人的思念和牵挂,也成为了家属们与亲人之间情感联系的纽带。

林晚秋,这个善良而热心的女人,不知从何时起,成为了家属院的“读信人”。每当夜幕降临,她总是会准时出现在养殖场的值班室里,点亮那盏昏黄的灯,然后一封封地打开那些来自远方的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