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55章 刘永福:黑帜南疆烽火起,半世征尘护故园!

第55章 刘永福:黑帜南疆烽火起,半世征尘护故园!(1 / 2)

南疆烽火起狼烟,黑帜高扬战阵前。

镇南关前摧法寇,台儿庄外拒倭船。

一身孤胆担危局,半世征尘护故园。

莫道英雄迟暮老,丹心永照史篇间。

少年的刘永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开局地狱模式”。广东钦州这地方,在晚清本就贫瘠,再加上官府层层盘剥、地主巧取豪夺,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比黄连还苦。刘永福才三岁,亲妈就因病去世;十岁那年,爹又在给地主扛活时被累死——家里的顶梁柱没了,刘永福只能跟着叔叔过活,每天天不亮就去放牛、砍柴,中午啃个红薯,晚上睡在牛棚里,冻得瑟瑟发抖。

十五岁那年,叔叔也没熬过瘟疫,刘永福彻底成了孤儿。为了活下去,他啥活都干:给船家拉纤,肩膀被绳子磨得血肉模糊;在码头搬货,被工头打骂是家常便饭;甚至还去给人当“哭丧郎”,靠装哭换口饭吃。有次他在码头饿晕了,被一个老拳师救了,老拳师见他可怜,又有股子韧劲,就教他打拳、练刀。刘永福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练功,汗水能把练功服浸透三层——他知道,在这乱世里,只有拳头硬,才能活下去。

可即便他练出了一身好武艺,也没能躲过清廷的“压榨套餐”。当时的钦州,官府为了搜刮钱财,搞出个“人头税”,不管老少,每人每年都要交二两银子,交不出就抓去坐牢。刘永福哪交得起?只能躲进深山里,靠打猎为生。有次他下山买盐,亲眼看到官府的差役把一个交不出税的老农打得半死,还抢走了老农家里仅有的一袋粮食。刘永福攥紧了手里的刀,心里的火气“噌”地就上来了:“这清廷,根本不把老百姓当人!与其被他们害死,不如拼一把!”

公元1857年,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南方,刘永福觉得机会来了,就带着几个一起打猎的兄弟,投奔了当地的反清义军——天地会。他凭着一身武艺,很快就在义军中崭露头角:有次清军来围剿,义军被打得节节败退,刘永福提着大刀,单枪匹马冲进清军阵中,砍死了清军的小头目,硬生生把义军的士气给提了起来。义军首领见他勇猛,就封他为“先锋”,让他统领一支小队伍。

可好景不长,随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清廷开始集中兵力镇压天地会。义军寡不敌众,很快就被打散了。刘永福知道,再跟着天地会硬拼,就是死路一条。他看着身边剩下的两百多个兄弟,咬了咬牙说:“清廷容不下咱们,咱们就去越南!那边地盘大,清廷管不着,咱们自己闯条活路!”就这样,刘永福带着两百多兄弟,扛着一面自己绣的黑色大旗(旗上绣着“七星”,后来被称为“黑旗军”),翻山越岭,逃到了越南。

刚到越南的时候,刘永福的日子并不好过。越南当时是清朝的藩属国,但国力衰弱,到处都是土匪、强盗。刘永福带着兄弟们,一边躲避越南官府的追查,一边跟土匪作战,靠着抢土匪的粮食度日。有次他们遇到一股上千人的土匪,兄弟们都怕了,刘永福却笑着说:“怕啥?他们人多,咱们刀法快!”他亲自带队,趁着夜色偷袭土匪营地,砍死了土匪头子,剩下的土匪吓得跪地求饶。

这一战,让刘永福在越南出了名。越南的老百姓见他不抢老百姓,还帮着打土匪,都纷纷来投奔他;越南官府也觉得他是个“可用之才”,就任命他为“保胜防御使”,让他镇守保胜(今越南老街)。刘永福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他开始整顿军队:规定士兵“不许扰民、不许抢老百姓东西”,还搞了“屯田制”——让士兵们在不打仗的时候种地,解决粮食问题。很快,黑旗军就从两百多人发展到了几千人,成了越南境内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可刘永福没想到,他在越南的好日子,会被法国人打破。公元1873年,法国殖民者为了占领越南,进而侵略中国,派军官安邺率领法军,攻占了越南的河内。越南国王吓得魂不附体,赶紧派人去请刘永福出兵帮忙,还许诺“只要能赶走法军,越南愿意每年给黑旗军提供军饷”。

刘永福早就看不惯法国人的嚣张气焰——法军在越南烧杀抢掠,老百姓苦不堪言。他当场拍板:“法国人欺负到咱们家门口了,这仗必须打!”他率领三千黑旗军,日夜兼程赶往河内。安邺根本没把黑旗军放在眼里,觉得“一群土包子,怎么可能打得过装备精良的法军”,还放话说:“刘永福要是敢来,我让他有来无回!”

可安邺很快就被“打脸”了。刘永福知道法军有洋枪洋炮,硬拼肯定不行,就想出了一个“诱敌深入”的计策。他先派一小队黑旗军,假装攻打河内城外的法军据点,打了几下就跑。安邺果然上当,率领法军追了出来。等法军进入黑旗军的埋伏圈,刘永福一声令下,黑旗军从四面八方杀出来,有的用大刀砍,有的用长矛刺,还有的扔火把烧法军的弹药箱。

法军被打得晕头转向,安邺在逃跑的时候,被刘永福追上,一刀砍死。这一战,黑旗军打死法军两百多人,缴获了大量的洋枪洋炮,成功收复了河内。越南国王高兴得不行,亲自召见刘永福,封他为“一等义勇男爵”,还赐给他一把“尚方宝剑”。《清史稿·刘永福传》里记载:“永福率黑旗军击法军于河内,斩其将安邺,覆其军,河内复。”这一战,也让刘永福的“黑旗战神”名号,传遍了中越边境。

可法国人没甘心。公元1883年,法国又派了一个叫李维业的军官,率领法军再次进攻越南,攻占了河内。这次法军的兵力更多,装备也更精良,还带着几门大炮。越南国王又来找刘永福,刘永福还是那句话:“只要有我刘永福在,就不会让法国人得逞!”

刘永福吸取了上次的经验,这次他不仅要打败法军,还要“打疼他们,让他们再也不敢来”。他把黑旗军分成三路,一路在河内城外的纸桥设下埋伏,一路去切断法军的粮道,还有一路负责佯攻,引诱法军出来。李维业跟安邺一样骄傲,见黑旗军来攻,就率领法军倾巢而出,直奔纸桥。

等法军进入埋伏圈,刘永福下令开火。黑旗军的士兵们虽然没有法军的洋枪洋炮多,但个个不怕死,拿着大刀长矛,往法军阵里冲。李维业在混乱中被黑旗军的士兵砍死,法军没了首领,顿时乱作一团。这一战,黑旗军打死法军三百多人,还缴获了两门大炮,再次收复了河内。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纸桥大捷”——这一战,不仅保住了越南,还为后来的中法战争争取了时间。

纸桥大捷后,刘永福的名气越来越大,连清朝的光绪皇帝都知道了他的名字。当时清廷已经意识到,法国占领越南后,肯定会侵略中国,就想把刘永福的黑旗军收编,让他帮着抵抗法军。清廷派了一个叫唐景崧的官员,去越南见刘永福,劝他回国。

刘永福一开始还犹豫——他之前是反清义军,现在要投靠清廷,兄弟们会不会有意见?可唐景崧跟他说:“刘将军,你反清,是因为清廷压迫老百姓;现在法国人要侵略中国,你要是能回国抗法,就是为国家、为老百姓出力,这才是真正的英雄!”刘永福想了想,觉得唐景崧说得对,就答应了清廷的招安。

公元1884年,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回到中国,被清廷任命为“广东南澳镇总兵”。可清廷对他并不完全信任,只给了他一个虚名,没给他多少军饷和装备。即便如此,刘永福也没抱怨,他知道,只要能抗法,不管是什么职位,他都愿意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