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尴尬的是祭祀大典。按规矩皇帝得亲自献祭,萧宝融连牛羊的区别都分不清,拿着祭文念得颠三倒四,把保佑国泰民安念成了保佑蛐蛐多下崽,旁边的太常卿脸都绿了,赶紧小声提醒,他才红着脸改过来。下来后他跟太监说:这祭祀比我爹打我屁股还难受。
中兴二年(公元502年)春天,萧衍觉得差不多该转正了,开始导演大戏。先是地方官纷纷上书,说天降祥瑞,萧公当为天子,有说看见凤凰落在萧府屋顶的,有说地里长出三穗稻子的,最离谱的是有人说梦见萧衍穿着龙袍在天上飞。
萧宝融坐在龙椅上,听大臣念这些奏折,心里跟揣着只兔子似的。他知道该轮到自己表态了,但又不知道怎么说。太监在旁边小声提示:陛下就说朕德薄,愿禅位给萧公萧宝融吸了吸鼻子:我要是不说呢?太监叹了口气:东昏侯就是例子啊。
《南齐书·和帝纪》里写这段特简略:夏四月辛酉,禅位于梁。但实际上这过程折腾了一个多月。萧衍先假意推辞,说臣不敢当,大臣们就天天跪在宫门口哭,说您不当皇帝,天下就要大乱了。萧宝融被架着去劝进,见到萧衍就哭:萧公,我还小,这皇帝我真不想当了。萧衍摸着他的头说:陛下懂事,以后有你好日子过。
禅让大典定在四月初八,萧宝融得亲手把玉玺交给萧衍。头天晚上他抱着玉玺哭了半宿,觉得这方大印比石头还沉。太监安慰他:陛下别难过,萧公说了,给您封个王,还让您回江陵养老,有吃有喝有蛐蛐。萧宝融哽咽着说:他说话算数吗?
第二天举行大典,萧宝融穿着便服站在阶下,看着萧衍穿上龙袍坐上自己的位子,百官山呼万岁。他突然想起小时候爹教他的话:皇家的事,就跟唱戏似的,该你下场就得下场。于是他深吸一口气,走上前把玉玺递过去,说了句:萧公,以后天下就靠你了。萧衍接过玉玺,笑着说:陛下放心。
禅位后,萧宝融被封为巴陵王,按规矩得搬到姑孰(今安徽当涂)居住。出发那天,他收拾行李时把蛐蛐罐都带上了,还特意选了只最能打的蛐蛐。范云来送他,塞给他一包金子:陛下路上用,到了姑孰好好过日子。萧宝融问:范大人,你说我还能回江陵吗?范云别过脸:会的,总有一天会的。
其实这时候谁都知道,萧宝融活不长了。历史上的禅位君主,能善终的没几个,何况萧衍是靠政变上台的,心里总惦记着斩草除根。有大臣劝萧衍:不如学曹丕待汉献帝那样,给巴陵王留条活路。萧衍摸着胡子说:曹丕那是没见识,养着前朝皇帝,迟早是祸害。
《南史》里记载了萧宝融最后的日子:梁受命,降为巴陵王,宫于姑孰。......五月乙酉,薨于姑孰,年十五。短短几句话,藏着多少猫腻。据说萧衍派亲信郑伯禽去萧宝融,带去了一壶酒。萧宝融一看就明白了,说:我能不能喝杯家乡的酒?郑伯禽说:这是陛下(指萧衍)赐的,必须喝。
萧宝融拿起酒壶,突然笑了:我十三岁当皇帝,十五岁亡国,比我哥强多了,他连十五都活不到。然后仰起脖子,把毒酒一饮而尽。临死前他还念叨着: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在江陵养一辈子蛐蛐。
他死后,萧衍假惺惺地哭了一场,追谥他为,意思是和平禅位的皇帝。还按王侯礼节把他葬在恭安陵,就在今南京江宁区。据说下葬那天,有人看见一只蛐蛐从他的棺木里蹦出来,跳进了旁边的草丛——那大概是他这辈子唯一能自己做主的东西了。
萧宝融的一生,像极了南朝的缩影:来得快去得也快。他爹萧鸾抢了侄子的皇位,他哥萧宝卷把国家作没了,他自己稀里糊涂当了皇帝,又稀里糊涂丢了性命。《南齐书》的作者萧子显是南齐宗室,写到和帝时忍不住感慨:亡国之君,虽欲不亡,其可得乎?
参考《南齐书》《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