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蛾提示:检测到机器人外壳有3处轻微磨损,核心部件完好。建议后续加装防水缓冲层,提升极端环境耐用性。】
“记下来,”吴昊对技术组说,“以后的救援设备,要能扛住更大的风雨。”
昊琪新能源成立五周年的庆典,没有搞盛大的晚宴,而是在公司的研发中心搭了个简单的舞台。吴昊特意让员工把这些年的“成果”都搬了过来——从第一代笨重的充电桩模型,到现在能折叠的便携款;从布满电线的脑机接口实验品,到给乐乐用的轻量化儿童助行器;还有救援机器人的残骸(特意保留的战斗痕迹)、光伏滴灌机的设计手稿……
“五年前,我在哈工大的实验室里,和邵易阳用焊枪焊第一个手机壳模具时,从没想过今天。”吴昊站在台上,手里拿着个泛黄的笔记本,“这是我重生后记的第一本日记,里面写着‘要赚很多钱,要让爸妈过上好日子’。”
台下笑了起来,陈潇潇看着他,眼里满是温柔。
“但现在我发现,”吴昊的声音沉了沉,翻开笔记本的最后一页,“最珍贵的不是赚了多少钱,而是这些——”他举起一张照片,是赵大爷穿着外骨骼敬军礼的样子,“是让曾经绝望的人重新站直;是让沙漠里的牧民用上电灯;是让暴雨里的孩子能抓住一双‘钢铁的手’。”
大屏幕上开始播放短片:山区小学里,孩子们围着太阳能图书角读书;康复中心里,渐冻症患者用脑机接口和家人视频;边防哨所里,战士们穿着外骨骼巡逻,胸口的照片袋里露出妻儿的笑脸……
“我们造的从来不是冷冰冰的机器。”吴昊的声音带着哽咽,“是希望,是底气,是让普通人能笑着面对生活的勇气。”
台下的掌声经久不息。老员工周明突然喊了一声:“昊哥,下一个五年,咱造啥?”
吴昊笑了,指着窗外正在吊装的新设备:“造能上九天揽月的,造能下五洋捉鳖的,造能让咱中国人走到哪儿都挺直腰杆的!”
庆典结束时,小周抱着最新研发的儿童助行器过来,眼里闪着光:“昊总,您看这个,加了卡通贴纸,孩子们肯定喜欢。”吴昊摸了摸助行器上的小熊图案,突然想起重生那天,自己在教室角落捡到的半块橡皮——那时的他,连未来都不敢想。
【天蛾提示:检测到宿主心率平稳,信念强度99%。下阶段研发目标已生成:鸾鸟空天载机平台动力系统预研启动。】
吴昊抬头看向星空,仿佛能看到千万颗星辰在闪烁。他知道,这只是开始。那些藏在机器里的温度,那些刻在代码里的初心,会陪着他,陪着昊琪,向着更远的未来,一步一步,稳稳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