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德对此心知肚明,因此即便偶尔对何雨柱生出疑虑,在涉及具体生产保障事务时,依旧不得不倚重于他。
何雨柱很清楚,他此刻的价值,就在于这份无人可以轻易替代的、维持基本盘的能力。
在尽力维持工厂运转的同时,何雨柱也没有忘记那些在风暴中挣扎的、值得帮助的人。
他的帮助更加隐秘,如同暗夜中悄然伸出的援手,不求回报,只为心安。
张建军被他安置在城郊,虽暂时安全,但长期躲藏并非办法,精神上的压抑与对未来的迷茫,同样是一种折磨。
何雨柱每隔一段时间,便会以“下乡检查积压物资”或“探寻替代粮源”为借口,悄悄前去探望。
他不仅带去食物和书籍,更重要的,是带去外界的信息,以及一种“我未忘记你”的支撑。
他甚至利用后勤处的资源,悄悄弄到了一些张建军需要的、非禁运的技术书籍和旧图纸,让他能够在黑暗中继续保有精神的寄托和技术的精进。
“柱子,我这‘戴罪之身’,也不知何时是个头。”
一次探望时,张建军望着窗外荒凉的景色,语气萧索。
“活着,就有希望。”
何雨柱将一本用旧报纸包着的《机械原理》递给他,声音低沉却有力,“国家总有一天,会重新需要真正懂技术的人。你现在积累的每一分,将来都可能派上大用场。稳住。”
他没有空泛的安慰,而是给出了一个基于未来预判的、实实在在的期望。
张建军摩挲着书皮,黯淡的眼神中,终于燃起一丝微弱的火苗。
此外,他还记挂着被牵连的陈姨一家。
虽然通过街道马主任的关系,陈姨的处境略有改善,但生活依旧困顿。
何雨柱无法明着接济,便通过韩春明,辗转送去一些粮票和不易追踪的旧衣物。
他深知,在这些小人物身上,往往能看到人性最本真的善良,今日种下的善因,未来或许会结成意想不到的善果。
而对于苏青禾那“危险”的秘密诊疗,何雨柱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并未强行阻止,而是选择了另一种方式介入。
他凭借后勤处长的身份和对厂区周边环境的熟悉,利用职权之便,以“清理废弃安全隐患”或“临时堆放废旧物资”为名,暗中“征用”了几个更为隐蔽、结构也更稳固的废弃小屋或地下室,并悄悄进行了简单的加固和伪装。
他甚至通过王广福那条已近乎断绝的黑市渠道,不惜代价,弄到了一些更为急需的抗生素、麻醉剂和手术器械,替换掉苏青禾手中那些过于简陋和短缺的设备。
他没有告诉苏青禾这些地方的具体位置和物资来源,只是在一次看似随意的交谈中,模糊地提点:
“听说东边那个废弃的防空洞,去年清理过,里面干燥,也比工棚安全些……还有些以前厂医院淘汰下来的旧家伙,我看着还能用,就让人收到西头那个锁着的旧库房里了,免得被不懂事的人当废铁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