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小心翼翼地取出,就着空间里柔和的光线,再次翻阅起来。
这一次,他看得更加仔细,目标明确地寻找与“水肿”、“虚劳”、“羸瘦”相关的篇章。
“脾主运化,虚则水湿内停,泛溢肌肤,是为水肿...”
“虚劳羸瘦,气血双亏,当以温补健脾,利水渗湿为要...”
“药补不如食补,性味平和之品,久服亦可奏功...”
他的目光停留在一则名为“健脾利水消肿方”的简便食疗方子上:
“赤小豆、薏苡仁各等份,粳米适量,熬粥常食。可健脾祛湿,利水消肿。适用于脾虚湿盛所致之水肿。”
赤小豆、薏米、粳米...
都是相对常见,甚至能在黑市或特定渠道找到的东西!
而且做法简单,就是熬粥,非常适合大锅操作。
何雨柱的心脏猛地跳动起来。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中迅速成形。
他退出空间,一夜未眠。
第二天,他找到了李怀德。
李怀德正对着一份浮肿职工名单唉声叹气,见到何雨柱,勉强打起精神:“柱子,有事?是不是食堂也缺人了?好几个帮厨的也肿了...”
“李科长,”何雨柱开门见山,语气沉稳,“我有个想法,或许能...稍微缓解一下工人们浮肿的情况。”
李怀德眼睛猛地一亮,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急切地问:“什么想法?快说!需要什么支持?”
“我想在食堂大锅熬一种药膳粥。”
何雨柱尽量让自己的说法听起来可信,“是我家以前老人传下来的土方子,主料就是赤小豆、薏米和粳米,健脾利水。东西不算稀罕,做法也简单,应该能有点效果。”
他没有提那本药书,只推说是家传土方。
李怀德听完,眼中的亮光稍黯,沉吟起来:“赤小豆...薏米...这些东西,现在也不太好弄啊。计划内肯定没有,得想办法去淘换...而且,这土方子,真能管用?”
他的语气带着怀疑。这年头,各种偏方土方多了去了,大多没什么用。
“有没有用,总得试试。”
何雨柱态度坚决,“现在医务室也没别的办法。哪怕只能让工人们舒服一点,补充点体力,也是好的。原料我去想办法,您只要批个条子,允许食堂操作就行。”
李怀德看着何雨柱坚定的眼神,又想到他之前屡次创造奇迹,尤其是那次惊艳的接待餐,心中天平渐渐倾斜。
死马当活马医吧!
他一咬牙,拍了板:“成!就按你说的办!需要什么批条,直接来找我!需要人手,也从后勤处调!真要有效,我给你记头功!”
有了李怀德的支持,何雨柱立刻行动起来。
他动用了自己几乎所有的关系网和私人储备。
通过王广福的旧渠道,高价淘换来一批质量参差不齐的赤小豆和薏米;
又从自己空间里,咬牙拿出了相当一部分平时舍不得吃的粳米储备;
他甚至又冒险去了一次黑市,用之前剩下的最后一点白面和两块“红星”面饼,换回了一小袋品相尚可的红枣——药书上说红枣能补气血,加入粥中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