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教授的话语,时隔一年多,在此刻听来,却如同洪钟大吕,在他耳边嗡嗡作响,每一个字都砸得他心头发颤。
“守住灶台后面那点属于自己的火种……”
“思想的动向,最需警惕……”
“独立思考……是最后一块浮木,也是最招祸的一块浮木……”
他反复咀嚼着这些话,再对比方才张建军的遭遇,一股彻骨的寒意顺着脊椎爬升,瞬间驱散了所有残存的燥热和愤怒。
他明白了。
彻底明白了。
张建军的悲剧,不仅仅在于他的技术改良不被接受,更在于他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试图发出理性的、基于事实的声音,而这声音,与那铺天盖地的、不容置疑的狂热主旋律格格不入。
独立思考,在这里,此刻,就是一种原罪。
而他何雨柱,刚刚在后勤领域凭借“潜力挖掘”崭露头角,甚至与李怀德达成了某种程度的默契。
但这看似稳固的位置,实则如同建立在流沙之上。
王有福的倒台留下了权力真空和无数暗桩,易中海之流嫉恨的目光从未离开,那个在阴影里窥伺的毒蛇尚未找出……
更重要的是,他手中那点“无法解释”的灵泉资源,以及他内心深处与这个时代主流格格不入的认知,任何一样被揭开,都足以将他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狂热不需要逻辑,不需要证据,只需要一个靶子。
他刚才那股想要冲上去理论的冲动,是何其危险!何其愚蠢!
冷汗,细细密密地从额角渗了出来。
他抬手用力抹了一把脸,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吴教授说得对,不能把自己填进去当柴火。
他必须学礁石,必须稳住心神。
愤怒解决不了问题,硬碰硬更是自取灭亡。
张建军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那么,该怎么办?
就此完全随波逐流,闭上嘴巴,甚至跟着一起狂热?
他做不到。
那等于亲手熄灭了吴教授叮嘱要守住的“火种”,也违背了他穿越而来想要守护雨水、过好这一生的本心。
但像张建军那样直抒胸臆、据理力争,显然也不行。
唯一的出路,或许就在于吴教授那句话——“用不用,怎么用,你自己权衡。”
独立思考这把双刃剑,必须藏在鞘里,必须在绝对安全的、不为人知的内心深处进行。
而外在的行动,则必须更加谨慎,更加符合“规矩”,甚至……要学会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去小心翼翼地、迂回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比如食堂的工作,“潜力挖掘”的方案必须继续,但要更强调“依靠群众智慧”、“响应上级号召”、“为钢铁生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