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何雨柱升职(1 / 2)

轧钢厂后勤科那间弥漫着旧纸与尘埃气味的小会议室,成了何雨柱新的战场。

堆积如山的账册票据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一条条亟待梳理的脉络,暗藏着后勤系统的淤塞与隐疾。

钢笔尖在粗糙纸页上划过的沙沙声,成了他破局的序曲。

李怀德递来的这把“刀”,锋利且险恶。

何雨柱心知肚明,但他更清楚,这也是在后勤这潭深水里扎下根基的唯一机会。

他沉下心,凭借灶台上锤炼出的对毫厘的敏锐和对“物尽其用”近乎本能的执着,将庖丁解牛的功夫用在了账本上。

疑点被逐一标红、串联。

采购股老孙那张“特殊渠道”的千斤棒子面入库单,运输调度时间对不上,成了突破口。

顺着这根藤,仓库老赵签收的轴承数量与维修班实际领用记录间的巨大差额浮出水面;

甚至食堂王胖子之前虚报损耗、私扣好油好面的旧账,也被翻检出来,单据上的模糊印章和涂改笔迹在何雨柱专注的目光下无所遁形。

证据链在笔记本上逐渐清晰、硬实。

何雨柱没有贸然动作,他将关键票据复印(或誊抄)留存,原件不动,只将梳理出的问题和初步解决方案形成一份条理分明的报告,连同那份【后勤潜力挖掘初步设想(草案)】,一并放在了李怀德宽大的办公桌上。

“好!好个何雨柱!”

李雨柱翻看着报告,眼中精光爆射,手指激动地敲打着桌面,“我就知道你是把快刀!这些蛀虫,吸着厂里的血,还敢在困难时期伸手!好!好得很!”

李怀德的行动雷厉风行。

借着何雨柱提供的精准“刀口”和“大跃进”指标的雷霆压力,一场后勤系统的整肃风暴骤然刮起。

老孙被停职审查,仓库老赵调离岗位,王胖子更是新账旧账一起算,被彻底清出后勤系统,发配到最苦累的装卸队。

李怀德趁机安插进自己信得过的人手,牢牢掌控了采购和仓储的关键节点。

尘埃落定,何雨柱“副组长”前面的“副”字被李怀德大手一挥,在厂部会议上力主去掉。

何雨柱正式成为“后勤处克难技术革新小组组长”,权限和话语权今非昔比。

借着这股东风,何雨柱那份“潜力挖掘草案”中切实可行的部分被迅速推行。

豆渣磨细发酵后掺入窝头,口感虽仍粗粝,但那股呛人的豆腥气淡了许多;

后勤科组织人手绘制的厂区周边“野菜图谱”发到各食堂,赵大姐、胖婶她们带着小陈等学徒,按图索骥,将灰灰菜、马齿苋、甚至嫩榆钱,纳入标准化清洗、浸泡流程,最大程度去除苦涩;

集中炼制的虾皮蘑菇粉和葱油成了提味法宝,每次开饭前在菜汤或糊糊里点上几滴,那勾人的异香总能短暂地提振起工人们的精气神。

厂区高音喇叭里,开始出现表扬后勤处“精打细算、深挖潜力、有力保障一线生产”的通讯稿。

何雨柱的名字,第一次在“厨子”之外,与“管理”、“革新”联系在了一起。

就在后勤风暴余波未平之际,时间的指针悄然滑进了1959年6月。

燥热的风卷着尘土和铁锈味,提前宣告着酷暑的难熬。

何雨柱推开小会议室厚重的门,将账册的尘埃和未散的硝烟味暂时关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