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红菜汤暖专家心(2 / 2)

二十多位苏联专家下了车,好奇地打量着这座陌生的东方工厂。

为首的是个身材高大魁梧、留着浓密灰白胡须的老者,正是副总工程师伊万·彼得洛维奇。

他神情严肃,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挑剔。

长途旅行和异国闷热的天气,让这些习惯了土豆、面包和热汤的斯拉夫人肠胃空空,没有食欲,心情也蒙上了一层灰暗。

专家食堂设在专家楼一层,特意隔出来一个小厅。

当何雨柱带着小陈和临时抽调来帮忙的赵大姐,将精心准备的晚餐摆上铺着雪白桌布的餐桌时,浓郁的、带着明显异域风情的食物香气瞬间弥漫开来,驱散了房间里的冷清和专家们脸上的倦意。

主菜是两道:

1. “何氏改良红菜汤”:深紫红色的汤体浓稠诱人,飘着酸奶油旋出的白色云纹。

汤里沉浮着炖得软烂的甜菜块、土豆块、卷心菜丝、胡萝卜丁,还有大块酥烂的牛腩。

最点睛的是汤面上撒的一小撮新鲜莳萝碎(何雨柱用灵泉水催生了窗台上几盆小香葱,勉强替代了莳萝的清香)。

汤的酸味来自精心熬煮的番茄膏和少许米醋的调和,甜味则完全依赖红菜头本身的甘甜,咸鲜浓郁,酸香开胃。

2. “奶油杂拌(山寨版)”:考虑到食材限制,何雨柱将传统杂拌简化升华。

嫩滑的鸡丁、弹牙的虾仁(特供点仅有的一点冻虾)、切丁的土豆、胡萝卜、豌豆粒,用黄油精心煸炒,最后淋入用牛奶、面粉和外交特供的稀罕酸奶油精心调制的浓稠白汁,撒上烘烤过的全麦面包丁(模仿面包糠口感)。

色泽乳白诱人,奶香混合着黄油香,温暖醇厚。

主食是烤得金黄酥脆、散发着浓郁麦香的全麦小面包(何雨柱用能找到的最好的面粉和少量黄油、鸡蛋,模仿了列巴的口感和外形)。

配菜是一小碟俄式腌黄瓜(用本地小黄瓜快速腌制,加入芥末籽和葛缕子粉调味),酸脆爽口。

当翻译介绍完菜名,伊万·彼得洛维奇看着眼前这碗颜色浓郁纯正、香气扑鼻的红菜汤,疲惫的蓝眼睛里第一次露出了明显的讶异。

他拿起汤勺,舀起一勺,吹了吹,小心地送入口中。

那一瞬间,他脸上的线条明显松弛下来。

温暖、浓稠、酸甜适口的汤汁滑入喉咙,炖得软烂的牛肉带着满足感,蔬菜的清甜和微酸完美平衡。

这味道,不是莫斯科餐厅的顶级水准,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熨帖感,驱散了旅途的闷热和疲惫,直抵心脾。

比他预想中在遥远东方能吃到的任何东西都要好得多!

“oчehь вkycho!(非常好吃!)”伊万情不自禁地赞叹出声,声音洪亮,带着由衷的惊喜。他立刻又舀了一大勺。

旁边的专家们早已按捺不住,纷纷开动。

勺子碰撞碗碟的声音、满足的咀嚼声、低低的俄语赞叹声(“xopoшo!” “oтлnчho!”)此起彼伏。

那盆奶香四溢的“山寨版奶油杂拌”也受到了热烈欢迎,很快就被分食一空。

腌黄瓜的酸脆更是成了点睛之笔,被专家们就着小面包吃得津津有味。

小厅里沉闷的气氛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食物带来的温暖、满足和久违的轻松谈笑。

伊万甚至示意翻译叫来了何雨柱。

用带着浓重口音的俄语,通过翻译对何雨柱的手艺表达了高度赞赏:

“厨师同志!你的红菜汤,有灵魂!它让我想起了家乡!非常好!这三个月,我的胃就交给你了!”他拍了拍自己结实的肚子,发出爽朗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