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带雨水小凤出外宴(1 / 2)

消息像长了翅膀,飞快传到了在办公室坐立不安的杨厂长和李怀德耳中。

“什么?伊万总工亲口夸赞?还说……胃就交给柱子了?”

杨厂长猛地从椅子上弹起来,脸上是狂喜混合着难以置信,“好!好个何雨柱!真给咱们轧钢厂长脸!长了大脸了!这哪是厨子?这是咱们厂的宝贝!是定海神针!”

他兴奋地在办公室里踱步,用力拍着李怀德的肩膀:“怀德!你发掘的这个人才,立了大功!这才是真正的‘技术骨干’!民以食为天,这专家们的‘天’,柱子给咱们顶住了!设备升级,我看稳了一半!”

李怀德脸上也笑开了花,心中那根紧绷的弦终于彻底松了下来,涌起的是巨大的庆幸和得意。

他比杨厂长想得更实际:“厂长说得对!柱子这次,是立了大功!这功劳,得落在实处!”

他压低声音,“您放心,我心里有数。厂里给不了虚的,但该有的实际好处,绝不会亏待他!”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何雨柱刚把专家们的晚餐安排妥当,正准备收拾自己的灶台。

李怀德的司机老陈又来了,这次没进后厨,在门口冲着何雨柱招手。

何雨柱走出去。老陈笑眯眯地递过来一个沉甸甸的网兜和一个厚厚的牛皮纸文件袋。

网兜里是两条肥瘦相间、品相极佳的五花肉,一块上好的牛腩,还有一小罐珍贵的炼乳和一瓶贴着俄文标签的酸黄瓜罐头——显然是专家特供渠道流出来的好东西。

“何师傅,李科长交代的,给雨水姑娘补补身子。”老陈挤挤眼。

何雨柱接过网兜,沉甸甸的,透着油脂的香气。

老陈又把那个厚厚的牛皮纸文件袋塞进他手里,声音压得更低:“这个,您收好。李科长特批的,‘技术攻关特殊津贴’!还有……”

他凑近一步,“李科长让我带个话,以后专家小灶所需的特供食材,只要您列的清单合理,他签字权限范围内,一路绿灯!仓库钥匙,您用着趁手!”

何雨柱捏了捏文件袋,很厚实。他点了点头,没多说什么:“替我谢谢李科长。”

回到热气腾腾、弥漫着食物余香的后厨,小陈正卖力地刷着锅。

何雨柱把网兜和文件袋放进自己那个半旧的帆布工具包里。

工具的碰撞声,水流声,远处隐约传来专家楼里俄语的谈笑声,还有包里那份沉甸甸的“实际好处”,都交织成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

他走到灶台前,拿起那把被擦得锃亮的长柄炒勺。

冰凉的金属握在掌心,却仿佛能感受到炉膛里未熄的余温。这轧钢厂的灶火,他算是真正坐稳了。

而苏联专家们的胃,成了他在这片钢铁丛林里,最意想不到也最牢固的“技术壁垒”。

他掂了掂勺子,目光投向窗外专家楼明亮的灯火,嘴角几不可察地向上弯起一丝弧度。

三个月的硬仗,才刚刚开始。

苏联专家的红菜汤余香仿佛还萦绕在轧钢厂第一食堂的后厨,何雨柱的名声却已像长了翅膀,飞出了高高的厂墙。

他那些既安抚了俄国肠胃、又透着新奇巧思的“改良俄餐”,被偶尔来小食堂汇报工作的厂办秘书、被好奇心旺盛的职工家属们绘声绘色地传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