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稳坐灶台心自定二(1 / 2)

一次,几个臂戴红袖箍、神情严肃的街道办工作人员突然来到鸿宾楼“了解情况”,名义上是检查卫生和消防安全。领头的干部背着手,目光锐利地扫过后厨堆积的食材、巨大的油桶、燃烧正旺的灶眼,眉头紧锁。

“你们这…用油量不小啊?”干部指着那半人高的油桶,语气带着审视,“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你们一个后厨,搞这么大排场?”

气氛瞬间凝固。

王福顺等人脸色发白,下意识地往后缩。连周振海都一时语塞。

李存义正要上前解释,何雨柱却放下手中的活计,不卑不亢地站了出来,脸上带着属于劳动者的朴实和坦诚。

“报告领导,”何雨柱的声音清晰平稳,指向灶台边几个干净的油桶,“我们后厨用的油,都是反复过滤、多次使用的。您看,这是刚炸过花生米的油,滤干净了,可以用来炒不抢味的菜;这是炸过一次鱼的油,滤干净加点葱姜香料熬一熬,去腥增香,用来烧鱼或者做鱼香味的菜正合适;这是炒菜次数比较多、颜色深了的油,我们也不浪费,收集起来,交给专门收废油的,听说能拿去做什么肥皂、甘油?也算是废物利用,支援国家建设了。”

他顿了顿,又指着案板上处理得干干净净的食材:“至于食材,领导您看,我们连鱼鳞都收集起来烘干磨粉提鲜,芹菜老梗都切碎了炒菜,鸡鸭骨头、肉皮都用来熬高汤,一点不敢糟蹋。咱们鸿宾楼做的是川菜,讲究风味,油和调料是比一般家常菜用得多些,但每一分都用在刀刃上,绝不敢浪费!我们师傅常说,糟蹋粮食食材,就是糟蹋祖师爷传下来的手艺,更对不起工人农民兄弟的血汗!”

他这番话,条理清晰,既解释了川菜工艺的特点(用油多但可循环),又展示了后厨“物尽其用”的实际行动(废油回收、边角料利用),最后还抬出了“珍惜劳动成果”、“尊重手艺传承”的朴素道理,句句在理,态度诚恳。

那领头的干部听着,紧锁的眉头渐渐松开,锐利的目光也缓和了不少。

他环顾了一下虽然忙碌但还算整洁有序的后厨,又看了看案板上那些被充分利用的边角料,最终点了点头:“嗯,物尽其用,不错。节约的精神要时刻牢记!继续忙吧。”

一场潜在的危机,在何雨柱沉稳坦诚的应对下,消弭于无形。李存义看着何雨柱走回案板前继续切菜的背影,眼神复杂。

这个徒弟,不仅手艺在飞速进步,这份在风浪中沉稳行船的心性,更是难得!

傍晚下工,何雨柱脚步匆匆地往家赶。推开家门,一股混合着淡淡药味和米香的暖意扑面而来。

雨水正拥着被子坐在炕上,小脸在油灯昏黄的光线下依旧没什么血色,但眼神比昨日清亮了些许。她手里拿着一本破旧的课本,却有些心不在焉,听到门响,立刻抬起头,眼中闪过依赖和安心。

“哥!你回来了!”声音带着大病初愈的绵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