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嘴唇翕动,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像一架破旧的风箱。
他不敢看林晚秋的眼睛。
林晚秋没有催促,而是拿出手机,给她的助理发了一条信息:【立刻调取青禾镇近三个月所有信访记录,重点筛查涉及扶贫项目、尤其是易地搬迁补贴的举报信,拍照,比对笔迹。】
等待回信的几分钟里,办公室静得可怕。
老农额角的汗珠滚落,砸在粗糙的手背上。
终于,他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猛地抬起头,声音嘶哑地喊了出来:“钱!是扶贫款!村干部说每户五万的搬迁补贴,到了我们手里,就只剩下五千!我们去问,他们就说上头扣了,是政策!可我们托人打听了,根本没这个政策!”
这一次,林晚秋的“真实之眼”清晰地看到,老农的心率虽然因为激动而加速,但波形平稳,微表情中的愤怒和绝望是真实的。
他说的,是实话。
“强拆”是假的幌子,“克扣扶贫款”才是他真正想捅出来的天。
就在这时,林晚秋的手机轻轻一震。
她点开屏幕,一张张举报信的照片接连传来。
信纸不同,署名不同,叙述的悲惨故事也各不相同,有的说自家孩子上学没钱,有的说老人看病无门,但矛头都隐晦地指向了扶贫资金的去向不明。
然而,当林晚秋将照片放大,目光落在那些字迹上时,她的瞳孔骤然一缩。
这些来自不同村落、不同家庭的“血泪控诉”,字里行间那独特的顿笔、牵丝和结构,分明出自同一人之手。
这不是一群走投无路的村民在各自哀嚎。
而是一支看不见的笔,在借他们的口,向她写一封封带血的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