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执剑者暗流扶贫路 > 第347章 她说,该换铃铛了

第347章 她说,该换铃铛了(1 / 2)

广场上数千道目光汇聚于一起,像无数细密的丝线,将林小禾包裹在中央。

扩音器里传来她吸气时细微的电流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泥土芬芳和集体气待的奇特气味。

“各位老师、同学,叔叔阿姨、兄弟姐妹们,”她的声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稳定,带着一种超乎年龄的沉着,“上周,我们的‘清泉读书会’,被评选为县级优秀青少年社团。”

人群中爆发出稀疏而善意的掌声。

“同时,我们还获得了一笔由匿名社会人士捐赠的资助款。这笔钱,读书会的孩子们经过讨论,一致决定,要用它来做一件事。”林小禾停顿了一下,目光投向远处的钟楼,那刚刚修复的绳索在晨光下依稀可见。

“我们想用这笔钱,为青禾镇,换一口新的钟。”

话音未落,底下的人群立刻起了骚动。

换钟?

那口老钟是镇子的魂,是几代人的记忆,怎么能说换就换?

质疑的声音像潮水般涌来。

林小禾没有慌乱,她从身旁拿过一叠画着蜡笔画的图纸,举了起来。

“我知道大家舍不得。但是,孩子们告诉我,现在的钟声太闷了,像一声叹息,不像希望的声音。”

她翻开第一页,那是一个孩子画的青禾镇地图,上面用红色的叉标出了好几个地方。

“这是我们读书会做的调研报告。我们发现,因为钟体老化和位置关系,全镇六个自然村,只有最靠近镇中心的两个村子能清晰地听到钟声。住在山脚和河湾的孩子们,他们听到的,只是一阵模糊的嗡鸣。”

人群安静了下来。

那些来自偏远村组的村民们,脸上露出了恍然的神色。

是啊,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被那准点的钟声清晰地唤醒过了,只是习惯性地以为,是自己离得太远了。

林小禾的声音再次响起,这一次,充满了力量与憧憬:“我们想要的,是一口声音更清亮、传得更远的钟。我们希望它的声音,能越过山岗,穿过树林,清晰地传到青禾镇每一个孩子的耳边。让他们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代表着公正、守时和希望的声音,正在守护着他们。这,才是孩子们想要的钟声。”

林晚秋站在人群后方,没有言语。

她的“真实之眼”悄然开启,视野里,堂妹林小禾的生理数据正平稳地流过。

心率平缓,声调的起伏与手势的频率完美契合,瞳孔里映着台下村民们逐渐变化的表情。

系统分析模块给出的结论冰冷而确切:情感真实度98%,自信度95%,不存在任何表演或被授意的痕迹。

这是信念在一个人心中彻底生根发芽后,才会呈现的状态。

林晚秋的嘴角,勾起一抹极淡、几乎无法察觉的弧度。

当天下午,县政府的小礼堂里,气氛却远不如清晨的广场那般纯粹。

“青禾经验推广座谈会”的横幅挂在主席台上方,显得有些刺眼。

林晚秋作为主讲人,刚刚结束了对“钟楼事件”后一系列基层治理微改革的介绍。

提问环节,一个邻镇的党委副书记率先发难,话语里带着不加掩饰的质疑:“林同志,我们承认你能力很强。但青禾镇的改变,说白了,不就是靠你一个省里下来的纪检干部撑着场面吗?这种靠个人权威推动的整改,你能待多久?等你走了,一切会不会打回原形?”

这个问题尖锐而现实,会场里不少人都点头附和,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林晚秋,等着看她如何辩解。

林晚秋没有辩解。她只是平静地走到投影仪旁,打开了一段视频。

画面晃动,显然是手机拍摄的。

镜头对准村委会新设的玻璃公告栏。

一个七八岁的小学生,正踮着脚,指着一张财务公示表,奶声奶气地问旁边一个中年男人:“村长叔叔,我们村口修那条水泥路,去年花了三十万,为什么今年这张单子上写的是四十万呀?”

视频里的村长愣了一下,随即转身从办公室抱出一大摞合同和票据,当着孩子的面,一页一页地翻找,嘴里解释着:“因为今年水泥和沙子都涨价了,你看,这是采购合同……还有,我们加了两个排水涵管,这是工程设计图的补充说明……”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周围的几个村民也凑过来看,画面最后定格在村长把所有单据重新贴在公示栏旁,供所有人随时查阅的场景上。

视频播放完毕,会场里一片寂静。

林晚秋关掉投影,转身面向众人,声音清冷如初:“能持久的,从来不是某一个人的权威。”她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人,“而是当一个七岁的孩子,都敢于并且知道如何去质疑一笔十万元的账目时,所形成的那种秩序。是当每一个干部,都习惯于在阳光下解释自己手中的权力时,所建立的那份信任。持久的,是从孩子嘴里问出来的真相。”

良久的静默后,掌声响起,从零落到密集,最终连成一片。

会议结束后,陈秘书在走廊里叫住了她,递过来一个密封的牛皮纸袋。

“省里的正式文件。”他压低了声音,“恭喜你,晚秋。”

林晚秋拆开文件。

红头标题庄重醒目:关于设立“基层廉政生态治理实验区”的批复。

首个试点,正是青禾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