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执剑者暗流扶贫路 > 第322章 夜色是最好的遮蔽

第322章 夜色是最好的遮蔽(2 / 2)

所有人都看着林晚秋,看她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

林晚秋脸上没有任何波澜。

她当着所有人的面,缓缓打开自己随身的黑色公文包,从里面取出一个用标准证物袋密封好的透明袋子。

袋子里,是一盒未拆封的“大红袍”茶叶,以及一张手写的生日贺卡。

落款是“陆承宇”。

“各位,”她的声音清晰而平静,“这份茶叶和贺卡,三天前,在我预判到可能存在被构陷的风险时,已主动向省纪委专案办进行了登记备案,作为涉案关联物品封存,并附上了我接收物品时的全程录像和说明。欢迎各位核查,越详细越好。”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那几位脸色开始变得尴尬的核查组成员,淡淡地补充道:“但我建议,你们也顺便查一查,是谁在今天早上八点零七分,用县政府oA系统的‘紧急通报’模板,发送了这份举报信。”

话音未落,陈秘书已经将笔记本电脑转向众人,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后台操作日志:操作终端Ip地址为县政府小招三楼,绑定的办公账号,正是赵志远那位专职司机的实名账户。

中午十二点整,风波平息。

林晚秋仿佛什么都未发生过,准时召集财务专项组全体成员,召开线上视频会议。

会议议题只有一个: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一套“农民工工资发放区块链存证系统”。

“……这套系统的核心在于,所有扶贫项目工程款的支付、劳务工资的发放,每一笔资金流转,都会被实时记录在区块链上,生成唯一的、不可篡改的哈希值存证。”

林晚秋的声音通过网络传到每一个分会场。

在演示环节,她特意调出一条模拟数据流,在大屏幕上高亮显示。

“比如,我们看这条,”她指着屏幕,语气平静得像在念一段天气预报,“某项目A,施工单位:承安建设。发放对象:已故村民,李大山。金额:三万两千元。”

“李大山”三个字,如同一颗炸雷,在寂静的会场里轰然炸响。

全场哗然!

林晚秋无视众人的惊愕,平静地补充:“这只是一个模拟案例。但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数据,类似李大山这样的‘幽灵账户’,我们已经初步锁定了七十六个。明天上午九点,系统将对这批账户,进行统一冻结。”

她的话音刚落,陈秘书的手机便收到了一条技侦部门的加急密报。

他凑到林晚秋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飞快地说道:“林处,就在您宣布冻结账户的瞬间,我们的监测系统捕捉到,赵志远的私人手机正在高频次地尝试连接一个境外的虚拟私人网络。同时,出入境管理局传来消息,他名下一张从未启用过的港澳通行证,于两小时前,刚刚提交了紧急签注申请。”

赵志远,要跑了。

傍晚五点四十分,暮色渐沉。

那座废弃的加油站里,一辆没有悬挂任何牌照的皮卡车悄然驶入。

两名男子从车上卸下一个沉重的纸箱,丢进一间废弃的修理车间后,便迅速驾车离去,整个过程不超过三分钟。

他们不知道,在高空千米之外,一架微型无人机正静默悬停,高清摄像头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林晚秋没有下令抓捕。

她只是让陈秘书将无人机拍摄的影像进行剪辑,截取了其中一名搬运者在搬箱子时,袖口无意间露出的一块手表的特写——那块表的款式,与赵志远的那位助理上周在县委大楼里被无意拍到时,佩戴的一模一样。

当晚,一段模糊的、经过处理的“可疑人员活动警示片”开始通过县应急广播系统,在青禾镇的大街小巷循环播放。

广播员用字正腔圆的声音提醒着:“广大市民请注意,近期发现有不法分子在城乡结合部活动,疑似进行非法转移、销毁国家重要档案的行为,请知情者积极举报……”

这则广播,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晚十一点整,技侦部门成功截获一条从邻省高速服务区基站发出的加密短信。

短信内容只有五个字:“东西烧了,我走。”

窗外月光清冷,如水银泻地。

林晚秋看着这条短信,缓缓关掉了电脑屏幕。

在她办公桌最底层那个上了锁的抽屉里,一份被牛皮纸袋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档案复印件,正静静地躺着——那是她三天前,亲自从县档案局的备份服务器中,悄然导出的原始扫描件。

赵志远烧掉的,不过是她故意让他拿到的赝品。

而他自以为是的金蝉脱壳,从一开始,就在她的剧本之中。

夜色如刀,割开沉寂。

林晚秋拿起椅背上的风衣,对早已等候在门口的陈秘书只说了两个字:“出发。”

车灯划破黑暗,没有驶向任何一个已知的卡口,而是朝着一个被大多数人遗忘的工业废弃地带,绝尘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