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阴沉,冷雨如丝,给白溪镇蒙上了一层灰败的湿气。
上午九点,市融媒体中心的直播车队无声地驶入镇政府大院,像一群沉默的铁兽。
泥泞的轮胎在地面压出深刻的印记,正如林晚秋计划在王建国虚假的政绩墙上凿开的裂痕。
林晚秋撑着一把黑伞,站在办公楼的台阶上,雨水顺着伞沿滴落,溅在她的风衣下摆。
她特意选择了这样一个天气,因为谎言在阳光下或许能折射出七彩的光晕,但在阴冷潮湿的雨天,只会显露出腐烂的本质。
“真实环境下的住房质量检测”,这是她给市融媒体中心提出的直播主题。
她身旁,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工程师们正从车上卸下仪器——便携式雷达扫描仪、红外热成像仪、高精度湿度计。
这些冰冷的精密设备,将成为这场审判中最公正的陪审员。
镇党委书记王建国撑着一把更大的伞,从办公楼里快步迎了出来。
他脸上堆砌着热情的笑容,但那笑容在阴郁的天光下显得僵硬而苍白。
他的视线扫过那些专业仪器,眼底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一闪而过。
“林处,您看这天,要不咱们改天再播?这又是泥又是水的,影响拍摄效果,也怕老乡们摔着。”他凑到林晚秋身边,压低了声音,语气里满是“贴心”的关怀。
林晚秋微微侧头,目光平静地迎上他的视线。
“真实之眼”让她清晰地捕捉到他故作镇定的表情下,那剧烈搏动的太阳穴脉搏。
“王书记,安居工程,不就是要经得起风雨的考验吗?”她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群众的房子不是活在晴天里的盆景。至于宣传口径,”她嘴角牵起一抹极淡的弧度,“群众的满意,才是最好的口令。”
王建国被噎得一窒,强颜欢笑地连连点头:“是是是,林处说得对,是我考虑不周。”
上午十点零七分,直播信号准时切入。
镜头前,主持人用激昂的声音介绍着“白溪镇幸福安居工程”的伟大成就。
镜头缓缓扫过一栋粉刷一新的二层小楼——王建国精心打造的“样板间”。
室内窗明几净,家具齐全,墙上还挂着“感谢党和政府”的锦旗。
王建国很快进入了“导演”的角色,对着镜头侃侃而谈:“我们这个项目,采用的是最新的全装配式绿色建筑技术,不仅施工快,而且保温隔热效果一流,真正让老百姓住得舒心,住得放心……”
弹幕上一片赞誉之声。
“这房子真漂亮!”
“给白溪镇政府点赞!”
“希望我们这里也能有这样的好政策!”
王建国看着手机屏幕上工作人员递过来的实时弹幕,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弛了一些。
一切都按照剧本在走。
就在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插了进来。
镜头边缘,一个被随机抽中、陪同验房的村民,一个看起来五十多岁的干瘦男人,突然举起了手里拎着的一个红色塑料水桶。
他黝黑的脸上带着一丝困惑和不安。
“林……林领导,”他有些结巴地开口,“俺就在外头房檐底下站了不到十分钟,这屋里……咋就开始滴水了?”
全场瞬间一静。
王建国的笑容凝固在脸上。
主持人的反应极快,立刻想把话题引开:“老乡,这可能是新房子,管道还在……”
“让他说。”林晚秋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她走向那位村民,示意摄像机跟上。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个红色的水桶上,桶底已经积了薄薄的一层水。
“拿热成像仪过来。”林晚秋对身后的技术员下令。
一名工程师立刻上前,举起红外热成像仪对准了村民所指的天花板。
屏幕上,原本代表低温的蓝色区域,赫然出现了一大片不规则的、代表着温度异常和湿度的猩红色斑块,如同皮肤下渗出的血迹。
“经检测,天花板内部存在大面积渗水,初步判断为屋顶防水层施工存在严重质量缺陷。”技术员冷静地报出结论。
直播间的弹幕瞬间爆炸。
“???这就是绿色建筑技术?”
“刚才谁说点赞的?脸疼吗?”
“外面下中雨,里面下小雨,绝了!”
“幸福安居工程?我看是水帘洞工程!”
王建国的脸色从僵白转为铁青,他快步上前,试图打断流程:“这位同志,我们马上安排工程队来检修!这是个别现象,个别现象!我们先去看下一户……”
“王书记别急。”林晚秋抬手拦住他,脸上的微笑不变,眼神却冰冷如霜,“既然是直播,就要对观众负责。主持人,这应该算是我们预设的‘群众互动环节’吧?我们得把问题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