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火不烧名簿(1 / 2)

凌晨六点的钟声还未敲响,尖锐的火警铃声就已撕裂了青禾镇黎明前的宁静。

消防车的红色灯光像慌乱的心跳,投射在镇档案馆斑驳的外墙上。

东三区b类库房的铁窗正向外溢出不祥的浓烟,但诡异的是,火势小得不成比例,仿佛一场被仓促掐灭的仪式。

管理员老周连滚带爬地冲进去,呛人的焦糊与湿冷混杂的气味扑面而来。

他心脏狂跳,目光第一时间锁定在那个贴着“防汛物资(2013-2015)”标签的铁皮档案柜上。

柜门大敞,里面几个档案盒被暴力扯开,散落一地。

他最担心的那枚U盘,已不见踪影。

完了。老周的血霎时凉了半截。

他跪在地上,双手在尚有余温的灰烬中疯狂扒拉着,试图寻找任何幸存的残骸。

指尖忽然触到一角坚硬的物体。

他颤抖着捻起,竟是一枚被烧焦了一半的微型存储卡——正是林晚秋不久前藏入通风口的那一枚。

它怎么会在这里?

一个念头电光石火般闪过,老周顾不上多想,连滚带爬地冲回值班室,将那枚脆弱的卡片插入多功能读卡器。

万幸,核心芯片未损,文件结构尚可恢复。

他屏住呼吸,点开。

数百页空白的word文档,像一片死寂的雪原。

老周的心沉到了谷底。

然而,当他将文档拉到最末,瞳孔骤然收缩。

每一页的页脚,都印着一行微不可见的五号宋体字:

“证据不在纸上,在打桩记录里。”

几乎是同时,林晚秋的身影出现在了警戒线外。

她没有理会旁人的议论,径直走向那间烧得半黑的库房。

她的目光没有在灰烬上停留,而是第一时间精准地落在了墙壁中段的通风管道盖板上。

她蹲下身,指尖轻抚冰冷的金属边缘。忽然,她的动作停住了。

那上面有刮痕。

但不是撬动的刮痕,而是某种精密螺丝刀快速旋拧后留下的、近乎完美的同心圆轨迹。

有人以一种外科手术般的精准,取走了里面的东西,又不动声色地复原。

她不动声色地起身,转身走向消防队的技术勘察员,声音平稳得听不出任何情绪:“同志,借用一下你们的手持式金属探测仪。”

她甚至没有询问型号和用法,但当那台橙色的仪器握在她手中时,她的姿势标准得如同接受过无数次特勤训练。

她没有扫描地面,而是将探测头对准了整个通风管道的外壁,从下至上,一寸寸地扫过。

“嘀…嘀…嘀…”

在距离地面约两米的高度,仪器发出了急促的鸣叫。

一个异常的信号源。

林晚秋搬来一张椅子站上去,伸手指甲在那块看似平平无奇的墙壁涂层上用力一抠,一块巴掌大的磁性钢板应声脱落。

钢板背面,用强力胶死死粘着另一枚黑色的U盘。

她利落地将其取下,没有查看,没有惊呼,只是将其攥入掌心,旋即滑入那个白色的小药盒中,与那些“维生素”胶囊待在一起。

整个过程,她没有向任何人报备,没有启动任何物证登记程序。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省城快捷酒店内,陈秘书的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通过对电力载波通信的逆向追踪,他终于锁定了昨晚海量数据导出的终点——青禾镇老邮电局的地下机房。

那是一个早已被地图遗忘的角落,废弃了近二十年。

他像个幽灵般潜入,地下室里弥漫着陈腐的霉味和线路老化的焦臭。

然而,在一片死寂中,竟有一台老旧的塔式服务器在嗡嗡作响,屏幕上幽幽的绿光,正不知疲倦地滚动播放着一行行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