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纪委大数据平台安全室,凌晨三点。
服务器机柜的指示灯如繁星般闪烁,空气中弥漫着恒温系统与淡淡咖啡因混合的独特气味。
值班员王浩的眼皮正与地心引力做着最后的抗争,鼠标指针悬停在那条来源诡异的推送信息上,准备将其作为高级垃圾邮件进行清除。
“等等。”
一个沉稳的声音从他身后传来。
王浩一个激灵,回头看到技术组长张劲松不知何时已站在他身后,脸色凝重如铁。
“张组……”
张劲松没理会他,目光死死锁定在屏幕上那个名为《青禾·终版》的压缩包上。
三级权限动态验证,这是仅用于传输最高等级涉密情报的加密方式。
而那行密码提示,像一根扎进记忆深处的锈针,让他心脏猛地一抽。
“女儿最爱吃的糖是什么?”
别人眼中,这或许是恶作剧,但在曾参与过“青禾案”早期外围研判的他看来,这问题带着一股遥远而刺骨的悲凉。
他没有犹豫,迅速在自己的高级权限终端上操作,调取一份尘封了十年的电子档案附件。
一张经过数字修复的泛黄照片,在屏幕上缓缓浮现。
七岁的林晚秋,穿着碎花连衣裙,扎着两个羊角辫,站在青禾镇政府斑驳的门前。
她的小手紧紧攥着半颗被体温融化、泛着油光的陈皮梅,脸颊鼓鼓囊囊,仰头看着身旁那个身着旧款干部服、满脸疲惫却眼神温柔的男人。
那是刚结束一场防汛动员会的林为民。
照片的拍摄日期,正是“哨兵协议”的初始埋设日。
整个安全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张劲松盯着那颗陈皮梅,沉默了足足一分钟,像是要将那酸甜的滋味从屏幕中看穿。
他深吸一口气,回到王浩的工位前,一字一顿地在密码框中敲下三个字:
陈皮梅。
回车键按下的瞬间,没有传来解锁成功的悦耳提示音。
取而代之的,是尖锐刺耳的蜂鸣!
整个安全室的墙壁边缘亮起一圈猩红的警示灯带,厚重的合金安全门在液压杆的驱动下,发出沉闷的“哐当”声,彻底锁死。
系统自动触发了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流程。
屏幕上,一个独立的、与外界物理隔绝的虚拟系统被强制激活,无数数据流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开始对《青禾·终版》进行解压和交叉验证。
这已不是一次简单的文件接收,而是一场由十年前的亡者发起的、跨越时空的强制交接。
几乎是同一时刻,林晚秋的生物钟让她在清晨的薄雾中醒来。
她没有去食堂,而是撑着伞,再一次走进了镇小学的图书室。
空气里浮动着旧书页和灰尘的味道,让她有一种莫名的心安。
她径直走向那个熟悉的角落,目光落在书架第三格的最底部。
不知为何,她总觉得那本《消防管理条例》的位置,比昨日向外移动了不足一毫米。
一种被内化为直觉的警惕,让她心头一紧。
她蹲下身,指尖如羽毛般轻抚过暗红色的书脊,动作自然得仿佛只是在拂去灰尘。
就在指腹划过书脊与内页的缝隙时,她触到了一丝异样的纤薄与光滑。
她抽出那本书,翻开夹层,一张薄如蝉翼的热敏纸无声地滑落。
是打印店小票常用的那种纸,极易因受热而字迹消退。
上面只有一行已经开始褪色的针式打印字迹:
“G7水泥送检样本被调包,留样室b柜底。”
没有抬头,没有落款,冰冷得像一条从地狱传来的指令。
林晚秋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她没有去追问这张纸条的来源,仿佛它的出现本就理所当然。
她从那个白色小药盒里取出的,不再是胶囊,而是一支笔芯极细的迷你签字笔。
她将纸条翻过来,在空白的背面,迅速画了一个线条简单的小船图案。
随后,她将纸条熟练地折成一个紧实的锐角三角形,起身,精准地塞进了昨日那道墙壁裂缝里,恰好抵住那颗“维生素”的金属触点。
这个动作她似乎演练了千百遍,精准,高效,毫无迟疑。
省城,一间不起眼的快捷酒店房间内,陈秘书的手机发出一声微不可闻的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