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借钱(2 / 2)

柯明华看着杜若眼中不容置疑的决绝,再一次在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身上感受到了一种近乎顽固的强硬。

他心下虽有不快,但也明白,杜若并非池中之物,强逼只会适得其反,况且双方在渔业上还有着稳固且利润可观合作。

权衡利弊,他最终选择了退让,不再坚持入股,而是以正常利率将钱借给了杜若。

不过,柯明华也并非全无收获。

他顺势提出了一个新的条件:“杜娘子坚持独立,柯某佩服。这酒坊之事,我便不再插手。”

“不过,冯田兄弟日后若是真能折腾出那‘新鱼’,无论成色如何,是何品种,其售卖之权,需得依旧独家予我醉仙楼,如何?”

他将目光投向了站在杜若身旁,一直沉默不语的冯田。

杜若与冯田对视一眼,这个条件尚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毕竟,柯明华的销售能力和渠道是现成的,新鱼若真能成功,与他合作是最便捷的选择。

冯田点了点头,杜若便应承了下来:“可。若真有新鱼问世,必只供给柯掌柜。”

资金问题暂时解决,酒坊得以继续建造。

而另一边,冯田心心念念的“新鱼”却进展缓慢。

他尝试着引入了几种本地较为少见的鱼种,但要么不适应野塘的环境,要么在养殖过程中出现问题,距离他心目中那种足以匹配“灵池”名头、足够“特别”的目标,还相差甚远。

他倒也不气馁,依旧每日在塘边徘徊观察,与余师傅探讨,默默地进行着他的试验。

张里正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暗自得意,觉得自己当初同意将山卖给这两人,真是眼光独到。

杜若和冯田不仅自己折腾得风生水起,也带动了村里的活气。

野塘那边有柯明华派来的人打理,村民们插不上手,但杜若这规模越来越大的葡萄园和酒庄,却成了村里人赚钱的好去处。

待到七八月间,第一批栽下的葡萄藤终于挂果,意味着真正的酿酒季节即将来临。

采摘、筛选、搬运、压榨、入缸发酵……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大量人手。

在江大娘和李大娘的奔走和挑选下,杜若雇佣了许多村里老实本分的人家前来帮工,其中不乏许多手脚麻利的妇人。

这些活计虽然辛苦,比如长时间弯腰采摘、反复清洗器具、照看发酵缸等,但并不需要极强的体力,女人同样可以胜任,而且杜若给出的工钱公道,甚至比许多男人外出做短工挣得还要多。

好些人家晚上盘算一天的进项,发现自家娘子在杜若那赚的工钱,竟然超过了当家的,这腰杆子不知不觉就挺直了几分。

能在家里挣到实实在在的银钱,说话自然更有底气,家庭地位也随之提升,日子过得比以前顺心了不少。

因此,尽管杜若因和钱家以及王小柱家交锋,在村中落了个“不好惹”、“有主意”的名声。

但在许多切实得到实惠的村民心中,尤其是那些靠着她家活计改善了家境的妇人心里,对杜若是心怀感激的。

那点点畏惧,早已被实实在在的铜钱和改善的生活中转换成了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