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冯田点了点头,语气肯定,“请个专门伺候果木的老把式,有经验的。”
“花些银钱,请他来指点,总比咱们两个门外汉自己瞎蒙瞎打要好,也能少走弯路,确保成活率。这笔钱,不能省。”
杜若眼睛一亮,这确实是最稳妥的办法。
自己摸索费时费力,成功率还低,请专业人士虽然需要投入,但效率和高成活率足以弥补。
她立刻表示同意:“你说得对!这事得抓紧办,回头我们就去打听打听,附近十里八乡谁伺候果树最在行。”
解决了这个心头大患,杜若心情松快了不少。
两人这才起身穿衣。杜若去灶房生火,准备做些简单的早饭。
冯田则像往常一样,先去前院和后院转了一圈,查看了橘树、桃树和葡萄藤的长势,又给黄雀和蛋黄喂了食水。
等到杜若把热好的粥和昨晚剩下的菜端上桌,两人对坐吃饭时,冯田喝了一大口温热的白粥,忽然又开口道:“若若,我还有个想法。”
“嗯?你说。”杜若咬了一口饼子,看向他。
“我想,咱们塘里,或许可以再养一种不同的鱼。”
冯田说道,语气不像是在商量,更像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不同的鱼?”杜若来了兴趣,放下筷子。“你想养什么鱼?”
冯田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你还记得柯掌柜是怎么卖咱们的鱼的吗?”
杜若当然记得。
柯明华在县里新开的鱼庄,取名“长寿鱼庄”。
他将杜若家野塘运去的鱼,精心包装,宣传成是在山野灵池中长大,自幼啃食岸边多种珍稀药草,因此肉质不仅鲜美,更兼具延年益寿之奇效,美其名曰“长寿鱼”。
这个噱头一出,尤其吸引了那些注重养生、家底丰厚的中老年宾客,生意十分红火。
“除了这‘长寿鱼’,”冯田继续说道,语气平铺直叙,却带着一种看透本质的冷静,“他还有一个招牌,叫‘神仙鱼’。”
杜若点点头。
所谓“神仙鱼”,其实就是肉质更为鲜嫩细美的鲈鱼。
但柯明华何其精明,他利用山里清晨、雨后时常浓雾弥漫的特点,又编造了一个故事。
说这鲈鱼本是仙家之物,偶然经由仙人点化,才落入这处凡尘野塘。
因此,这鱼栖息的地方,必是灵气充沛、犹如人间瑶池的所在。
而这鱼本身,也不食凡间俗物,只以山中野果、掉落的花瓣为食。
经过他这一番天花乱坠的吹嘘和包装,杜若家那原本普普通通的野塘,在不知情的食客眼中,简直成了一处钟灵毓秀的“灵池”。
里面养的鱼,也都成了沾着仙气、不同于普通江河湖海里那些“俗鱼”的珍品。
“柯掌柜是做生意的高手,”冯田总结道。
“他能把普通的鱼,卖出不一样的价钱,靠的就是这些与众不同的‘说法’。”
“我想着,既然咱们的塘已经被他说成了‘灵池’,那光有‘长寿鱼’和‘神仙鱼’还不够。若是能再添一种稀罕的鱼,哪怕数量不多,只要名头够响够特别,就能把这‘灵池’的名声坐得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