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陈登礼(2 / 2)

“我比你大,整三十了。叫哥就行。”

随后才顺着他的话问:

“那依你看,该养点什么?我们以前只零星养过几只鸡。”

陈登礼一听这话,来了精神,又在后院来回踱了几步,用脚仔细丈量着距离,心里盘算着,沉吟道:

“猪可以养,鸡鸭也能养。不说卖钱补贴家用,就自己吃也行。”

这话简直说到了冯田心坎里。

他眼前仿佛已经看到了屋檐下挂着的油汪汪的腊肉、锅里咕嘟着的喷香炖鸡。

从河谷到黄山头村这一路上,他和杜若虽尽量没太亏待自己的嘴。

但自从在这黄山头村落脚,村里没有屠夫,去镇上又常常因忙碌或顾忌而忘记买肉,竟是许久不知肉味了,肠子都快锈住。

若是自家有,那馋劲儿上来的时候,随时便能宰一只鸡鸭,何等的痛快。

他当即不再客气,直接说道:

“登礼,你是行家,懂得多。这事还真得麻烦你,帮我们琢磨琢磨,看从哪里能弄到健壮好养活的猪仔、鸡苗鸭苗,价钱上好说。”

陈登礼把胸脯拍得砰砰响:“冯大哥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我认识几个相熟的,保准给你们挑最好的崽子!”

两人也不再废话,冯田扛起犁,陈登礼牵着膘肥体壮的黄牛,一前一后,踏着逐渐明亮的晨光,往田里去。

陈登礼果然是一把犁地的好手,驾驭黄牛如同使唤自己的手臂。

深一下浅一下,犁铧入土的深浅、走向,控制得极有章法,翻出的土垄又直又匀。

冯田力气大,跟在旁边,用耙子将大块的土坷垃敲碎,整理田垄,清理杂草根茎。

两人一个经验老道,一个肯下力气,配合竟是出乎意料的默契。

原本预计要三两天才能翻完的五亩地,紧锣密鼓地干了两天不到,便已平平整整,泥土在秋日阳光下散发着清新的气息。

地翻好那天下午,杜若特意提了一罐烧开又晾凉的白开水送去田头。

冯田和陈登礼坐在田埂上休息,额头上都是亮晶晶的汗珠,裤腿沾满了泥点,脸上却带着酣畅淋漓劳作后的满足与平静。

陈登礼指着平整好的田地,跟杜若仔细讲解:

“嫂子,您和冯大哥这地不赖,底肥下得足,土也松软。等明儿个领了粮种回来,我教你们怎么下种,株距行距都有讲究,可不能瞎种。”

杜若看着这片完全属于她和冯田的土地,心中忽然涌动着一种奇异而坚实的踏实感。

这感觉,和当年在河谷里,合力开垦出第一片菜地时的欣喜与希望一模一样。

冯田和陈登礼两人又连夜加班加点的帮张里正和陈郎中家的地翻完。

三家人地一翻完,便是官衙分发粮种的日子。

天还未大亮,远处天际只泛着淡淡的青灰色,冯田就套好了驴车。

张里正背着双手,笑眯眯地来了,同行的还有村里其他几户人家。

驴车不算宽敞,几个人挤坐在上面,身子随着车辆的晃动微微摇摆,却都乐呵呵的,脸上带着期待。

到了镇上,官衙外早已排起了蜿蜒的长龙。

都是附近村子赶来领粮种的农人,一个个面带风霜与菜色,衣衫褴褛者居多,但眼神里却都闪烁着对来年收成最质朴的期盼。

队伍挪动得极其缓慢,日头渐渐升高,秋老虎发威,晒得人头皮发烫,后背冒汗。

冯田耐性极好,如同礁石般沉默地随着队伍一点点往前挪动。

张里正则没那么安分,不时和前后相熟或不相熟的人低声交谈几句,交换着各处田亩、雨水等零碎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