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了李怀德,走出了轧钢厂,和煦的春风吹在脸上,带着融融暖意。
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激动,脚步轻快得几乎要飞起来。
“自行车票!我的老天爷,李厂长这手笔也太大了!”
汪传志第一个忍不住,挥舞着手臂,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咱们这就有自行车了?”
王卫国虽然比其他人沉稳些,但眼里的开心也藏不住,他用力拍了拍吕辰的肩膀:“是啊!还是六张!李厂长这人,又是帮忙申请补助,又是自掏腰包匀自行车票,办事真是这个!”
他竖起了大拇指,“仗义!敞亮!我当兵攒了些津贴,早就想买一辆了,这下正好!”
吴国华推了推眼镜,冷静分析道:“自行车是紧俏货,有了票,还得有钱。我家里应该能支持一些,我这就写信回去说明情况。”
他家境尚可,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支持儿子买辆自行车不成问题。
汪传志也连忙点头:“对对对,我也得赶紧给家里写信要钱!这好事可不能耽搁!”
一旁的任长空和陈志国却显得有些沉默。
任长空憨厚的脸上露出些许为难,他捏着手里那张轻飘飘却又沉甸甸的自行车票,小声道:“我家里弟弟妹妹多,负担重。这票金贵,我想着,要不,要不寄回家去,让我爹看看能不能换成钱,贴补家用。”
他越说声音越小,显然内心极为挣扎,既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又心疼家里的艰难。
陈志国也默默地点了点头,他家的情况与任长空类似,这张票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笔突如其来的“财富”,而非一件实用的工具。
王卫国见状,揽住任长空和陈志国的肩膀,豪爽地道:“长空,志国,你俩这是干啥!咱们213宿舍是一个整体,是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就是钱嘛,好说!”
他目光转向吕辰,嘿嘿一笑:“咱们这儿不是现成有个‘大户’嘛!辰子,李厂长这票是给咱们六个的,缺了谁都不行!你看,能不能先找你周转一下,帮四位兄弟先把车买上?”等国华和传志家里汇了钱,就还你,至于长空和志国,等以后工作了,再慢慢还!咱们六兄弟,一起骑上新自行车回学校,那多带劲!”
吕辰本就有此意,只是不好主动提出,以免伤了两位家境稍差室友的自尊。
此刻王卫国挑明,正合他意。
“卫国说得对!”吕辰爽快应道,“咱们兄弟之间,不说借不借的。正巧我表哥那儿应该有些积蓄,我这就去找他拿钱。咱们今天就去把车买了,来个六车归营!不过我本来就有车,我就不买了。”
这点钱吕辰拿得出,农场空间里就躺着不少,不过这时代,立即拿出这么多钱毕竟不妥,正好离轧钢厂不远,找何雨柱拿钱,不过是打掩护。
王卫国道:“我看了,飞鸽自行车150一辆,我这里一共能拿出300元来,再找何大哥借来450就可以了。”
“好!”众人齐声欢呼,任长空和陈志国更是激动得脸都红了,看着吕辰,感激的话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啥也别说了,”吕辰拍拍他们的肩膀,“走,先回厂里找我表哥拿钱去!”
一行人又风风火火地折返回轧钢厂,吕辰找到何雨柱,简单说明了来意。
何雨柱连磕巴都没打一个,直接就把自己藏钱的地点告诉了吕辰:“厨房灶台后面,左手边往下数第三块砖是活的,里面的铁盒子,你自己拿,够不够都先拿着用!”
得了“指令”,六兄弟再次出发,搭着公交车来到吕辰家里。
陈婶和张奶奶正在拉家常,旁边的摇篮里,小念青睡得安稳,见到吕辰带着一群同学回来,很是高兴,连连招呼大家喝水。
打完招呼,吕辰径直钻进了厨房。
按照何雨柱的提示,他摸索到灶台后面,果然发现有一块砖有些松动。
小心地将其抽出,后面是一个小小的空洞,里面放着一个铁皮饼干盒子。
吕辰将盒子取出打开,好家伙!里面满满当当地塞着各种面值的钞票,旧版和新版都有,几元几角的,叠得整整齐齐,粗粗一点,竟有六百多!
看来何雨柱这食堂主任兼小灶大师傅,明里暗里的收入确实不少,就是这藏钱的习惯和地点,还真是既质朴又狡黠。
吕辰数出了四百五十块钱,将剩下的钱和铁盒子原样放回,堵好砖头,这才走出厨房。
“搞定!钱够了,咱们出发,西单商场!”吕辰扬了扬手里的钞票,意气风发。
“喔!走喽!买自行车去!”小年轻们欢呼着,簇拥着吕辰出了院门。
陈婶看着他们这风风火火的架势,连忙嘱咐晚上回来吃饭。
张奶奶看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也慈祥的笑着。
来到西单商场,自行车柜台前人头攒动。
他们运气不错,刚好到了一批新的飞鸽牌自行车,锃光瓦亮的车架,黑色的挡泥板,散发着工业制品特有的魅力。
五张自行车票加上厚厚一沓钞票递过去,售货员仔细核验后,态度也热情了不少。
很快,五辆崭新的二八大杠就被推了出来。
五位同学连忙上前,检查着每一辆车的细节,车铃是否清脆、链条是否上了润滑油、轮胎是否饱满。
大家爱不释手地摸着光滑的车把、结实的车架,脸上的笑容比商场里的灯光还亮。
“同志,麻烦您,帮我们把座管都调到最低,再买一个打气筒。”吕辰对售货员客气地请求。
但二八大杠的架子就是太高了,调低座管会更安全稳妥。
这细致的要求,让售货员诧异又好感,连忙帮助调整。
不一会儿,五位同学小心翼翼地推着新车,在周围顾客羡慕的目光中,离开了西单商场。
买了车,还得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