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厚礼(2 / 2)

吴国华推推眼镜:“没错。设备老化可以更新,但如果没有规范的管理体系,新设备也会很快被用坏,问题会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汪传志建议道:“咱们是不是可以把这次的经验总结一下?弄个……,弄个啥玩意儿,让别的类似的小厂也能照着做?”

陈志国也积极响应:“对,流程,标准。”

任长空也眼睛发亮:“俺觉得行!把咱们做的那些,啥模具咋弄、卡具咋用、规程咋写,都记下来!”

吕辰笑道:“大家的想法很好,我们不如系统性地总结一下,写一份《小型机械厂生产规范》,侧重于基础管理、质量控制和生产流程的标准化。再结合我们观察到的其他一些小厂的共性问题,写一份调研报告。这东西,或许比单纯解决一个厂的问题更有价值。”

这个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

于是,在完成日常学业之余,213宿舍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

六人分工合作,吕辰和吴国华负责理论框架和标准拟定,王卫国和任长空整理操作流程和规程编写经验,汪传志和陈志国则负责检测工具标准化和常见问题排查部分。

他们将红星机械配件厂的实践经验去芜存菁,提炼升华,最终形成了一份内容详实、条理清晰的《小型机械厂生产管理规范(草案)》,以及一份《关于当前中小机械企业普遍性问题的调研与解决方案》。

这份规范和报告,没有高深的理论,却切中了时下大量中小机械厂管理粗放、质量低下的痛点,具有很强的普适性和可操作性。

“这东西写是写出来了,怎么才能让它发挥最大作用?”王卫国提出了关键问题。

吴国华沉吟:“如果只是作为我们的实践报告交上去,恐怕影响力有限。”

汪传志道:“咱们认识的人里,谁能把这东西递上去?”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吕辰。

吕辰心中早有考量。

他清楚,这份成果的价值,需要合适的平台和有力的推手才能最大化,李怀德,无疑是最佳人选。

他有能力、有野心,也需要政绩,更重要的是,他懂得如何运作。

“我们去一趟轧钢厂,找李厂长。”吕辰开口道,“这份东西,只有在他手里,才能真正物尽其用。”

几天后,六人再次来到红星轧钢厂,熟门熟路地走进了李怀德的办公室。

“哟,小吕兄弟,各位同学,怎么有空过来了?快请坐!”李怀德见到他们,很是热情。

吕辰诚恳地道:“李厂长,这次实践能顺利完成,全靠您和轧钢厂的鼎力支持。我们无以为报,在解决配件厂具体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六个人总结了一下,共同撰写了一份《小型机械厂生产管理规范(草案)》和一份《关于当前中小机械企业普遍性问题的调研与解决方案》。我们觉得,配件厂的问题可能不是个例,这套方法或许对其他类似工厂也有点参考价值。”

说着,他将两份装订好的文件双手递了过去。

李怀德起初是礼貌性地接过,脸上带着惯常的笑容。

但当他随手翻开《规范》草案,看了几页后,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眼神变得越来越锐利。

他又迅速拿起那份调研报告浏览,呼吸都微微加重。

办公室内一片安静,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突然,李怀德猛地一拍桌子,霍然起身,脸上因激动而泛着红光:“好!好啊!小吕兄弟,各位同学,你们这可是……送了我一份天大的厚礼啊!”

他激动地在办公室里踱了两步,挥舞着手中的文件。

“这哪里是‘有点参考价值’?这是给我们整个行业开了药方子!看看这规范,流程清晰,责任到人,连怎么摆放工件、怎么交接班都规定了,这才是真正夯实基础的东西!还有这调研报告,问题抓得准,解决方案实在!直指要害!”

李怀德停下脚步,目光灼灼地看着吕辰等人。

他语气郑重:“这件事,你们办得太漂亮了!想得深远!这份东西,以我们轧钢厂的名义,加上你们清华大学‘技术攻关小组’的署名,由我亲自递上去!你们放心,该有的荣誉,一分都不会少!我要让部里的领导们都看看,咱们新中国自己培养的大学生,是什么样的水平和格局!这是什么?这是在‘技术革新、提高产能’运动中最实在、最具推广价值的成果!”

这番毫不吝啬的赞誉和果断的决定,让王卫国等五人非常激动,心中涌起一股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的豪情。

吕辰则相对平静,他知道,李怀德是看到了这份东西背后巨大的政治价值和影响力。

在敲定了规范和报告的上报事宜后,办公室里气氛热烈,李怀德仿佛想起什么,走回办公桌后,拉开抽屉,拿出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

他一脸亲切,略带“豪横”地将信封放在桌上:“好!公事谈完了,咱们说点私事。你们为厂里做了这么大的贡献,我给你们申请了点补助,正想叫何老弟给你们送去,既然你们来了,正好给你们,一人20块钱、40斤粮票,这是厂里的心意,别嫌少。”

顿了顿,又从抽屉里拿出六张自行车票:“你们六个大学生,这一个月风里来雨里去的,不容易,我都看在眼里。从清华到这儿,路途不近,以后参加工作,没个代步的工具怎么行?我找人匀了几张自行车票,算是我个人给你们的辛苦费,也是祝贺你们实践圆满成功!一人一张,谁也不许推辞!快去买了车,以后常来厂里看看!”

自行车票!

在这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自行车是名副其实的“三大件”之一,一张自行车票的价值,不言而喻!

王卫国、汪传志等人瞬间瞪大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

就连一向沉稳的吴国华和沉默的陈志国,脸上也露出了惊愕和欣喜。

任长空更是张大了嘴巴,憨厚的脸上满是激动。

这份“私事”上的厚礼,比刚才公事上的赞誉更直接地击中了这些年轻学子的心。

可以想见,骑着崭新的自行车回到学校,李怀德和红星轧钢厂的口碑将会直接爆棚,成为所有同学向往的单位。

“这……李厂长,这太贵重了!”王卫国代表大家,有些手足无措。

李怀德大手一挥,故作不悦:“让你们拿着就拿着!跟我还客气什么?就当是哥哥我给弟弟们的一点心意!再推辞我可就生气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众人只能感激涕零地收下。

在送别吕辰等人时,李怀德亲切地拍着吕辰的肩膀,又对众人说道:“小吕兄弟,各位同学,通过这次合作,我可是看出来了,你们清华的学生,是这个!”他再次竖起了大拇指。

“以后啊,”他语气热络,“你们系里要是还有实践任务,或者你们自己有什么想研究的项目,就直接来找我!别再去那小配件厂了,螺蛳壳里做不出道场。来我们总厂,要设备有设备,要材料有材料,我亲自给你们当后勤部长!咱们厂校合作,争取多出几个像这样的成果!”

接着,他神情变得郑重其事:“同学们,说句实在话,国家建设就需要你们这样有知识、能动手的人才。咱们轧钢厂,是万人大厂,平台大,机会多。再过一两年你们就毕业了,到时候如果愿意来,我李怀德亲自给你们搭台子、铺路子!技术科、革新办,随你们挑!在我这儿,保证让你们学有所用,大展拳脚!”

这“两个台子”一抛出来,连同之前的自行车票和全力支持上报成果的承诺,彻底征服了王卫国等五人。

就连深知李怀德为人的吕辰,也不得不承认,他这套组合拳,打得实在是漂亮,让人难以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