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征:明确的证据、效验。
· 祁奚:晋国大夫,以公正无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而闻名。
· 叔向:晋国贤臣,羊舌氏,因受弟弟羊舌虎的牵连而被囚禁。
· 范宣子:晋国执政正卿,在此事件中主导了对栾盈党羽的清算。
3. 现代汉语翻译
晋国执政范宣子听信谗言,囚禁了贤臣叔向。有人责怪叔向不明智,叔向却镇定自若,并表示只有祁奚才能救他。
(面对范宣子)祁奚说:“……《尚书》说:‘圣贤有谋略功勋,应当明证其功,安定国家。’像叔向这样谋划而少有过错,教诲他人不知疲倦的人,是国家的柱石。即使他的子孙十代有过失还要加以宽宥,以此来勉励有才能的人。如今他一旦获罪就要自身不保,从而抛弃国家,岂不是让人困惑吗?…… 处于上位的人,应该经常洗涤自己的内心,专一地对待他人,使自己的诚信合乎法度,这样(他的善政)才能有明确的效验。 ……”
范宣子听后很高兴,和祁奚同乘一车,向晋平公进言而赦免了叔向。
创作背景与作品介绍
· 《左传》简介:全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为阐释孔子所着《春秋》而作。它不仅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着,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的历史。
· 时代背景:故事发生在春秋中后期。当时,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各国内部卿大夫之间的权力斗争也日趋激烈。晋国作为霸主,国内范、栾、祁等大族盘根错节,政治局面复杂。范宣子为巩固权力,对栾盈势力进行清洗,叔向无辜受牵连,正是这种残酷政治斗争的缩影。
· 作者意图:左丘明通过记述祁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以及此番劝谏,旨在弘扬一种以国家利益为重、公正无私、爱惜贤才的政治品德,并对当时“礼崩乐坏”、权力倾轧的现实进行深刻的反思。
现实意义与启示
“在上位者洒濯其心”这句话,穿越两千五百多年的时空,至今依然振聋发聩。
1. 对领导者的修养要求:它强调领导者必须注重内在德性的培养,要不断进行自我反省,涤除私欲、偏见和贪念,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公正。这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一脉相承,也是当今对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要求的古老回响。
2. 构建信任型社会的基石:领导者若能“壹以待人”,即以统一的标准、公正的态度对待所有人,不偏袒,不徇私,就能在社会中建立起宝贵的信任。这种信任是组织凝聚力和社会和谐的基础。
3. 现代廉政建设的文化资源:“洒濯其心”是一种内在的道德约束,它与外在的法律制度相辅相成。今天的反腐倡廉工作,既需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也需要唤醒每一位行使权力者内心的道德律令,做到“不想腐”。
4. 个人处世的可贵智慧:即使对于普通人,这句话也同样适用。在人际交往中,时常涤荡内心,保持真诚和专一,遵守规则和承诺,是我们立身处世、赢得尊重的重要品质。
希望以上解读能帮助各位读者朋友们更深入地理解这句古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