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yi,砍掉,杀害。《汉书·项籍传》:“斩将,艾旗。”
我们来详细解析《汉书·项籍传》中的“斩将,艾旗”这一典故,并为您全面介绍项籍(项羽)其人。
一、“斩将,艾旗”的原文、注释及翻译
1. 原文语境
“斩将,艾旗”出自《汉书·陈胜项籍传》(通常称为《项籍传》)中描述巨鹿之战的关键段落。此战是项羽的成名之战,他率领楚军与强大的秦军主力决战。原文如下: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兵皆属焉。”
在《史记·项羽本纪》的对应段落中,描述楚军作战的英勇场面时,有一句更为具体的描写: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兵皆属焉。”
而“斩将,刈旗”(《汉书》中常写作“艾旗”)正是对“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这一场景的具体化、画面化的概括,用以形容楚军将士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英姿。
2. 注释
斩将:斩杀敌军的将领。
艾旗:
艾:通“刈”(yi),本义为割草,引申为砍断、扫荡。
旗:指敌军的军旗、帅旗。
艾(刈)旗:砍倒、夺取敌军的旗帜。
3. 翻译
“(楚军将士)奋勇作战,斩杀秦军的将领,砍倒秦军的战旗。”
整体场景翻译与解析:
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破釜沉舟,带领士气高昂的楚军与秦军展开九次激战。楚军士兵每个人都以一当十,喊杀声震天动地。在这场混战中,最激动人心的画面就是楚军将士直接冲入敌阵,斩杀秦军指挥官,并将他们的军旗砍倒在地。军旗是古代军队的灵魂和指挥中心,斩将刈旗意味着彻底摧毁了敌军的指挥系统,使其陷入群龙无首、土崩瓦解的境地。这一细节极大地渲染了楚军的勇猛和战局的激烈,也衬托出项羽作为统帅的绝世霸气。
二、项籍(项羽)详细介绍
1. 人物简介
姓名:项籍,字羽
生卒: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