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yi,通“刈麦”。割,收割。《荀子·王制》:“使民有所耘艾。”(耘:除草。)
我们来详细解析《荀子·王制》中的这句“使民有所耘艾”。
一、原文语境与全文摘录
“使民有所耘艾”一句出自《荀子·王制》篇,该篇集中阐述了荀子关于如何建立理想政治制度、治理国家的蓝图。这句话出现在论述君主如何分配社会职责、组织生产的部分。
相关原文段落(节选):
“序官:宰爵知宾客、祭祀、飨食、牺牲之牢数;司徒知百宗、城郭、立器之数;司马知师旅、甲兵、乘白之数。修宪命,审诗商,禁淫声,以时顺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乱雅,大师之事也。…… 修堤梁,通沟浍,行水潦,安水臧,以时决塞,岁虽凶败水旱,使民有所耘艾;司空之事也。相高下,视肥硗,序五种,省农功,谨蓄藏,以时顺修,使农夫朴力而寡能,治田之事也。”
二、注释与翻译
1. 注释
耘:本义为除草,泛指田间耕作。
艾:通“刈”,收割。在这里,“耘艾”连用,代指从耕种到收获的整个农业生产过程。
司空:古代官职名,掌管水利、土木、工程建设。
堤梁:堤坝和桥梁。
沟浍:田间的水沟和水渠。
行水潦:疏导积水。
安水臧:使水安稳地蓄存。“臧”通“藏”。
以时决塞:根据时节开放或关闭水闸。
凶败水旱:指荒年和水旱灾害。
2. 白话翻译
(设立官职,明确职责:)……修缮堤坝桥梁,疏通田间沟渠,疏导积水,修建水库蓄水,根据时节来放水或蓄水。这样,即使遇到灾荒年份或水旱灾害,也能让百姓有田可耕,有粮可收。这是司空(掌管水利工程的官员)的职责。勘察土地的高低,分辨土壤的肥瘠,合理安排五谷的种植,检查农事成效,谨慎地储备粮食,根据时令进行调整,使农民能够专心务农而少有其他技能,这是管理农业的官员的职责。
三、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