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 第2章 第10章 艾yi,“斩将,艾旗”

第2章 第10章 艾yi,“斩将,艾旗”(2 / 2)

籍贯: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

身份:秦末农民起义领袖,着名军事家,楚国贵族后裔。

地位:中国历史上最为着名的悲剧英雄之一,以其无双的勇武和悲壮的结局而闻名于世。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2. 生平大事记

出身贵族:项羽的祖父是楚国名将项燕。楚国被秦将王翦所灭后,项羽由叔父项梁抚养长大。

胸怀大志:年轻时学习书法、剑术都不成,却要学“万人敌”(兵法)。他看到秦始皇巡游的威仪,说出“彼可取而代也”的惊人之语。

起兵反秦:陈胜吴广起义后,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兵响应,成为反秦武装的主力。

巨鹿之战(前207年):项梁战死后,秦将章围围困赵王于巨鹿。项羽斩杀犹豫不前的上将宋义,夺得兵权,随后“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全歼秦军主力。此战确立了项羽在诸侯中的领袖地位,也奠定了秦朝灭亡的基础。

鸿门宴(前206年):项羽率军进入关中,刘邦已先入咸阳。范增劝项羽在鸿门宴上除掉刘邦,但项羽优柔寡断,放走刘邦,为其日后败亡埋下伏笔。

分封诸侯: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并分割天下,分封了十八路诸侯。这一分封方案引发了诸多矛盾。

楚汉战争(前206年—前202年):因分封不公,刘邦联合对项羽不满的诸侯,与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战争。项羽虽在正面战场上屡战屡胜(如彭城之战大破汉军),但在战略上逐渐陷入被动。

垓下之围与乌江自刎(前202年):刘邦联合韩信、彭越等,在垓下将项羽重重包围。夜间,汉军四面唱起楚歌,项羽军心溃散。这就是着名的“四面楚歌”。项羽突围前,与宠妃虞姬诀别,上演了悲壮的“霸王别姬”。最终,他突围至乌江边,因无颜见江东父老,拒绝渡江,自刎而死,年仅30岁。

3. 性格与评价

优点:

勇猛无双:个人武艺极高,是冷兵器时代“勇战派”的代表人物。

军事天才:善于指挥大战役,巨鹿之战、彭城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性情直率:讲义气,重承诺,不像刘邦那样工于心计。

致命缺点:

刚愎自用:不善用人,不听取范增、韩信等能臣的意见。

政治幼稚:缺乏长远的政治眼光和战略布局,满足于霸主的虚名,而非一统天下。

残暴好杀:坑杀降卒、屠城等行为,使其大失民心。

历史评价:项羽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却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他的失败,标志着贵族时代的终结和布衣帝王(刘邦)时代的开启。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其列入“本纪”,给予了极高的历史地位,并将其塑造成一个充满悲壮之美的悲剧英雄形象,使其事迹千古流传。

总结:“斩将,艾旗”是项羽及其军队在巨鹿之战中神勇表现的一个缩影,它完美地诠释了项羽作为一代战神的风采。而他波澜壮阔又充满遗憾的一生,则成为中国历史与文化中一个永恒的题材,不断被后人传颂、咏叹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