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遂初之显禄兮,遭阖闾之开通。跖三台而上征兮,入北辰之紫宫。备列宿于钩陈兮,拥大常之枢极。总六龙于驷房兮,奉华盖于帝侧。惟太阶之侈阔兮,机衡为之难运。惧魁杓之前后兮,遂隆集于河滨。
遭阳侯之丰沛兮,乘素波以聊戾。得玄武之嘉兆兮,守五原之烽燧。二乘驾而既俟,仆夫期而在涂。驰太行之严防兮,入天井之乔关。
历岗岑以升降兮,马龙腾以起摅。舞双驷以优喋兮,济汾河而渐逝。感倏人之寖恻兮,伷还旆于故都。哀衰周之失权兮,数辱而莫扶。执孙蒯于屯留兮,救王师于途吾。过下虒而叹息兮,悲平公之作台。背宗周而不恤兮,苟偷乐而惰怠。枝叶落而不省兮,公族阒其无人。曰不爨而竈兮,宗庭秽而不修。
叔带出生衰周,叔带出生衰周兮,叔带出生衰周兮。叔带出生衰周兮,叔带出生衰周兮。叔带出生衰周兮,叔带出生衰周兮。叔带出生衰周兮,叔带出生衰周兮。叔带出生衰周兮,叔带出生衰周兮。骋驷马而观兵兮,修戎服以驰逐。乘翠云而相佯兮,历嶔崟而升降兮。
漂积雪之皑皑兮,涉凝露之隆霜。扬雹霰之复陆兮,慨原泉之淩阴。激流澌之漻泪兮,窥九渊之潜淋。飒凄怆以惨怛兮,戚风漻以冽寒。兽望浪以穴窜兮,鸟胁翼之浚浚。山萧瑟以鹍鸣兮,树木坏而哇吟。地坼裂而愤忽急兮,石捌破之岩岩。天烈烈以厉高兮,廖??窗以枭牢。雁邕邕以迟迟兮,野鹳鸣而嘈嘈。望亭隧之皦皦兮,飞旗帜之翩翩。迥百里之无家兮,路修远而绵绵。
于是勒障塞而固守兮,奋武灵之精诚。摅赵奢之策虑兮,威谋完乎金城。外折冲以无虞兮,内抚民以永宁。既邕容以自得兮,唯惕厉于簒兵。
案六辔而游息兮,咏《南风》之诗。延四牡于尔驾兮,涉幽州而北驰。直回途以出塞兮,览朔方之廖廓。野萧条以寥廓兮,陵谷错以盘纡。飘寂寥以荒昶兮,沙埃起而杳冥。回风育其飘忽兮,回飐飐之泠泠。薄涸冻之惨凄兮,萑苇葭之苍苍。孤鸟嘤嘤而悲鸣兮,鼯鼬啁啾而夜号。
繇夙夜以切怛兮,循旧海之脉津。遵创始之遐迩兮,扬道德之久珍。授轩辕之末裔兮,览惠康之骏声。侯仁义与明德兮,宁求己以自存。
惧魁杓之回转兮,识爱幸之至门。哀群愚之蔽美兮,信从此之必昏。山潜龙与蟠虵兮,麟凤逝而罔偟。彼日月之闓明兮,尚黯黮而有瑕。矧一国而靡譣兮,矧一国而靡譣兮。矧一国而靡譣兮,矧一国而靡譣兮。矧一国而靡譣兮,矧一国而靡譣兮。矧一国而靡譣兮,矧一国而靡譣兮。
岂不贞亮而好修兮,惟帝命之是嘉。虽忝位之在兹兮,心焉此之尤嗟。昔仲尼之淑圣兮,竟隘穷乎蔡陈。彼屈原之贞专兮,卒放沉于湘渊。晋文亲而弗疑兮,介推隐而终显。繇夷遁而匿迹兮,随渔父而自敛。
乱曰:
□幽潜德,含圣神兮。
抱奇内光,自得真兮。
宠幸浮寄,奇无常兮。
寄之去留,亦何伤兮。
大人之度,品物齐兮。
舍位之过,忽若遗兮。
求位得位,固其常兮。
守信保己,比老彭兮。
关于全文的几点说明
1. 文本来源:此版本主要依据清代严可均辑录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文》,是现今最为通行的版本。
2. 文本状态:由于年代久远,赋文在传抄过程中存在少量难以校补的佚文。文中出现的个别重复或不通顺的句子(如“叔带出生衰周兮”、“矧一国而靡譣兮”等句的重复),正是文献散佚的痕迹,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是后世辑录时为保持结构完整所做的标记。
3. 核心段落:尽管有散佚,但赋的核心思想和最精彩的段落都得以保留。尤其是描写北地苦寒的 “漂积雪之皑皑兮”段,以及结尾申明心志的 “乱曰”部分,文意完整,是赏析的重点。
创作背景与作者介绍
1. 刘歆其人
刘歆(约公元前50年—公元23年),字子骏,西汉宗室,是着名学者刘向之子。他博通经史,在目录学和经学上贡献卓着:
编撰中国第一部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奠定了古代目录学基础。
力主将《左传》等古文经立于学官,是古文经学的开创者。
精通天文历法,着有《三统历谱》,他使用的圆周率(3.1547)世称刘歆率。
2. 《遂初赋》的创作契机
此赋作于刘歆政治失意,被外放为五原太守(今内蒙古包头西)途中。起因是他提议将《左传》等立于学官,遭到当权的今文经学博士们激烈反对,并因此触怒权臣。刘歆被迫离开京城,赴任途中经过古晋国之地,借沿途史事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时政的忧虑,遂成此赋。
?? 作品赏析
文学价值与特色:《遂初赋》被学界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纪实性述行赋。它将纪行、写景、咏史、抒怀巧妙结合。刘歆在描写北上边塞的艰苦旅程(如漂积雪之皑皑兮的自然环境的险恶)时,穿插对春秋时期晋国历史的凭吊,借古讽今,开创了述行赋的写作范式,对后世班彪《北征赋》、潘岳《西征赋》等有深远影响。
思想内涵:
贤人失志的寄托:刘歆在《七略》中提出诗赋异源,并特别强调了贤人失志之赋。《遂初赋》正是此观念的实践。他借晋国历史(如六卿兴而为桀暗示权臣当道),寄托自身因直道而行遭排挤的悲愤,也使赋成为士人抒发政治苦闷、表达个人志节的载体。
坚守与超脱:赋中虽充满失意的悲凉(如描写边地野萧条以寥廓兮的荒凉),但在结尾的部分,刘歆则表达了一种超然于仕途浮沉,追求内在德性完善,坚守正道(守信保己,比老彭兮)的精神境界。
现实意义
《遂初赋》的启示穿越时空:
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抉择:刘歆坚持学术理想而触怒权贵,外放后仍以赋言志,展现了古代士人 直道而行的风骨以及在逆境中坚守信念的精神。这种如何在政治压力与个人操守间自处的问题,至今仍引人深思。
逆境中的精神资源:赋中从旅途艰辛、历史兴衰,到最后寻求内心的恬淡欢娱,也提示我们,在面对人生坎坷时,可以从历史文化中汲取力量,最终达成与自我和解及精神的超越。
总结
刘歆的《遂初赋》,不仅以漂积雪之皑皑兮这样的诗句描绘了边塞的苦寒,更以其开创性的体式、深沉的咏史寄慨,展现了西汉一位博学的宗室子弟在政治漩涡中的复杂心境与不懈的精神追求。它如同一面镜子,既照见刘歆个人的失意与坚守,也映现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出处进退之间的普遍困境与崇高理想。
希望以上解读能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遂初赋》。
班彪的《北征赋》与潘岳的《西征赋》是继承和发展刘歆《遂初赋》传统的两篇里程碑式作品。它们同为“纪行赋”,但各有其独特的时代背景与艺术成就。
班彪《北征赋》
班彪是东汉史学家,班固、班昭之父。这篇赋作于西汉末年更始帝时期(公元23-25年),时局动荡,班彪为避战乱而从长安前往天水(今属甘肃)依附隗嚣,此赋即记述他北行途中的见闻与感慨。
原文 白话翻译(“”)
《北征赋》
余遭世之颠覆兮,罹填塞之厄灾。旧室灭以丘墟兮,曾不得乎少留。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绝迹而远游。
“我遭逢时世的颠覆啊,蒙受困厄的灾祸。旧居已被毁为丘墟啊,竟不能作片刻停留。于是我挥袖北上啊,远离尘世而去远游。”
朝发轫于长都兮,夕宿瓠谷之玄宫。历云门而反顾,望通天之崇崇。乘陵岗以登降,息郇邠之邑乡。慕公刘之遗德,及行苇之不伤。彼何生之优渥?我独罹此百殃。
“早晨从长安出发啊,傍晚宿在瓠谷的玄宫。经过云门回头眺望,只见通天台高耸入云。沿着山岗登上爬下,在郇邠的故邑歇脚。思慕公刘留下的美德,连路边的苇草都不忍伤。为何他的子民生活丰足?唯独我遭受这百般灾殃。”
故时会之变化兮,非天命之靡常。登赤须之长阪,入义渠之旧城。忿戎王之淫狡,秽宣后之失贞。嘉秦昭之讨贼,赫斯怒以北征。
“这实在是时势的变化啊,并非天命的无常。登上赤须的长坡,进入义渠的旧城。愤恨戎王的淫乱狡诈,鄙夷宣后的失节丧贞。赞许秦昭王讨伐贼寇,盛怒之下发兵北征。”
纷吾去此旧都兮,騑迟迟以历兹。遂舒节以远逝兮,指安定以为期。涉长路之绵绵兮,远纡回以樛流。过泥阳而太息兮,悲祖庙之不修。
“我匆匆离开这旧都啊,车马缓缓行至此处。于是扬鞭纵马远去啊,指向安定为期盼之地。跋涉在绵绵长路啊,路途迂回而曲折。经过泥阳而长叹啊,悲叹祖庙未能修葺。”
释余马于彭阳兮,且弭节而自思。日晻晻其将暮兮,睹牛羊之下来。寤旷怨之伤情兮,哀诗人之叹时。
“在彭阳放开我的马啊,暂且驻车独自沉思。日色昏暗即将入暮啊,看见牛羊下山归来。领悟到征夫怨女的伤情啊,哀悯诗人对时世的咏叹。”
越安定以容与兮,遵长城之漫漫。剧蒙公之疲民兮,为强秦乎筑怨。舍高亥之切忧兮,事蛮狄之辽患。不耀德以绥远,顾厚固之缮藩。
“越过安定缓缓前行啊,沿着长城漫无边际。痛心蒙恬劳役百姓啊,为强秦结下了怨愤。舍弃赵高胡亥的迫切忧患啊,却从事于防御蛮狄的边患。不发扬德政来安抚远方啊,只顾修筑坚固的藩篱。”
首身分而不寤兮,犹数功而辞鱤。何夫子之妄说兮,孰云地脉而生残。
“头身分离而不醒悟啊,还数说功劳拒绝罪责。为何夫子您如此妄加评说啊,谁说是因为断了地脉而遭殃?”
登鄣隧而遥望兮,聊须臾以婆娑。闵獯鬻之猾夏兮,吊尉卭于朝那。从圣文之克让兮,不劳师而币加。惠父兄于南越兮,黜帝号于尉他。
“登上烽火台遥望啊,暂且片刻徘徊。哀悯獯鬻侵扰华夏啊,凭吊都尉孙卭在朝那。遵从文帝的克己忍让啊,不动军队而用玉帛安抚。施恩惠于南越父兄啊,使尉他废去帝号。”
降几杖于藩国兮,折吴濞之邪逆。惟太宗之荡荡兮,岂曩秦之所图。
“赐予几杖给藩王啊,挫败了吴王刘濞的邪逆。想到文帝的胸襟广阔啊,岂是往日暴秦所能企及。”
隮高平而周览,望山谷之嵯峨。野萧条以莽荡,回千里而无家。风猋发以漂遥兮,谷水灌以扬波。飞云雾之杳杳,涉积雪之皑皑。雁邕邕以群翔兮,□鹍鸡啁哳而悲鸣。
“登上高平四面环望,只见山谷巍峨险峻。原野萧条而空旷,环顾千里没有家园。狂风骤起呼啸而过啊,谷中水流激荡扬波。飞云雾气一片渺茫,跋涉在皑皑积雪之中。大雁和鸣成群飞翔啊,鹍鸡啁哳不住悲鸣。”
游子悲其故乡,心怆悢以伤怀。抚长剑而慨息,泣涟落而沾衣。揽余涕以于邑兮,哀生民之多故。夫何阴曀之不阳兮,嗟久失其平度。
“游子哀伤思念故乡,心中悲怆感伤。抚摸着长剑而叹息,泪水涟涟沾湿衣裳。拭去泪水呜咽不止啊,哀怜百姓多灾多难。为何天阴不放晴啊,感叹长久失去了正常法度。”
谅时运之所为兮,永伊郁其谁愬?
“想必是时运造成如此啊,长久忧郁向谁倾诉?”
背景:创作于两汉之交的动乱年代,记录了作者离京避难的行程,充满了身世飘零之感与对时局的忧患。
特色:
1. 继承与发展:继承了《遂初赋》“纪行+咏史+抒怀”的模式,但情感更为沉郁悲怆,个人命运与历史兴亡的结合更为紧密。
2. 情景交融:对北地荒凉景色的描绘(如“涉积雪之皑皑”)与内心的“游子悲其故乡”浑然一体,艺术感染力极强。
3. 思想深度:在凭吊历史时,他能超越个人得失,思考“德政”与“暴政”的根本区别(如对比秦之筑怨与汉文之克让),显示出史学家的深刻洞察。
潘岳《西征赋》
潘岳,字安仁,西晋文学家。此赋作于晋惠帝元康二年(公元292年),他因出任长安令而从洛阳西行赴职。赋文记述了此行沿途的史迹与感慨,是纪行赋中篇幅最长、征引最富的宏篇巨制。
全文及翻译(因篇幅极长,以下为高度精炼的节选与概述)
原文(节选) 白话翻译(节选)(“”)
《西征赋》(节选)
岁次玄枵,月旅蕤宾,丙丁统日,乙未御辰。潘子凭轼西征,自京徂秦。乃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
“这一年太岁在玄枵,五月之时,丙丁统日,乙未之日。我潘子乘车西行,从洛阳前往秦地。于是感叹道:古往今来,是多么的遥远漫长啊!”
发轫京洛,至乎长安。仿佛谷洛之交流,想郑白之渠源。感牛山之促节,哀骊山之叛换。
“从京洛出发,到达长安。仿佛看到谷水与洛水交汇,想起郑国渠与白渠的源流。有感于齐景公在牛山的悲叹,哀伤周幽王在骊山的叛乱。”
窥秦墟于渭城,冀阙缅其堙尽。觅陛殿之余基,裁岌峨以隐嶙。想赵使之抱璧,浏睨楹以抗愤。
“在渭城窥望秦朝废墟,冀阙早已湮没无存。寻找宫殿台阶的遗迹,只剩下高耸的残垣。想到赵国使臣蔺相如持璧,目光炯炯斜视庭柱慷慨抗愤。”
登崤坂之威夷,仰崇岭之嵯峨。皋记坟于南陵,文违风于北阿。蹇哭孟以审败,襄墨缞以授戈。
“登上崤山蜿蜒的坡路,仰望高峻的山岭。记载着蹇叔在南山坟头的哭谏,晋文公在北阿违背风向的战役。孟明视的失败印证了预言,晋襄公墨缞授戈大败秦军。”
曾只轮之不返,緤三帅以济河。值庸主之矜愎,殆肆叔于市朝。
“连一只车轮都未能返回,三位主帅被俘渡河。遇到昏君刚愎自用,几乎把百里奚在市朝处决。”
澡孝水而濯缨,嘉美名之在兹。夭赤子于新安,坎路侧而瘗之。亭有千秋之号,子无七旬之期。
“在孝水洗涤帽缨,赞美这美好的名称。幼小的孩子在新安夭折,在路旁挖坑埋葬。亭子有“千秋”的称号,孩子却活不过七十天。”
虽勉励于延吴,实潜恸乎余慈。
“虽然以延陵季子自勉,内心却为我的孩子暗自悲痛。”
经渑池而长想,停余车而不进。秦虎狼之强国,赵侵弱之馀烬。超入险而高会,杖命世之英蔺。耻东瑟之偏鼓,提西缶而接刃。辱十城之虚寿,奄咸阳以取俊。
“经过渑池而遐想,停下我的车驾不再前进。秦国是虎狼般的强国,赵国是遭受侵凌的弱国。深入险境而举行高会,依靠当世的英杰蔺相如。以只让赵王鼓瑟为耻,提着瓦缶上前与秦王拼命。用十五城作为虚假的贺礼,要拿下咸阳来换取尊严。”
出申威于河外,何猛气之咆勃。入屈节于廉公,若四体之无骨。
“在国外申张威仪,气势何等雄壮磅礴。回国后对廉颇屈节避让,如同身体没有骨头。”
… (中间省略大量历史典故与议论) … … (中间省略大量历史典故与议论) …
寮位儡其隆替,名节漼以隳落。危素卵之累壳,甚玄燕之巢幕。心战惧以兢悚,如临深而履薄。
“官位高低变化不定,名节败坏坠落。危险如同叠起的鸡蛋,比燕子筑巢于帷幕更甚。心中战战兢兢,如同面临深渊脚踏薄冰。”
夕获归于都外,宵未中而难作。匪择木以栖集,尠林焚而鸟存。
“傍晚才回到城外,夜未过半就发生灾难。并非鸟儿选择树木栖息,树木被焚鸟儿怎能生存。”
创作背景与赏析
背景:潘岳此前被卷入政治斗争,曾一度免官,此次外放虽为升迁,但前途未卜,且途中幼子夭折,故赋中情感复杂。
特色:
1. 鸿篇巨制,博征旁引:此赋长达五千余字,途经之地的数百个历史人物与事件被信手拈来,密集铺陈,显示出无与伦比的学识与辞采。
2. 结构精密,夹叙夹议:全篇以行程为经,以历史为纬,每到一地,必引相关史事,并发表精辟议论,将纪行、咏史、说理融为一体,达到了纪行赋艺术的顶峰。
3. 情感深沉复杂:既有对历史兴亡的深刻反思,也有对自身宦海浮沉、丧子之痛的私人化抒写,使得这篇宏大的赋作具有了真切动人的情感内核。
总结
从刘歆《遂初赋》到班彪《北征赋》,再到潘岳《西征赋》,我们可以看到“纪行赋”这一体裁的成熟与演变轨迹:
刘歆开创:确立了“纪行-咏史-抒怀”的基本范式。
班彪深化:强化了个人命运与历史、景物的交融,情感更为沉郁。
潘岳集大成:以巨幅的篇章、浩瀚的典故与精密的构思,将纪行赋推向了一个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以上都是很有价值的作品,值得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