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故事 > 第2章 第7章 毐ǎi,“毐,士之无行者”和嫪毐其人

第2章 第7章 毐ǎi,“毐,士之无行者”和嫪毐其人(1 / 2)

毐,ǎi,品行不正的人。《说文·母部》:“毐,士之无行者。”

人名。战国秦时有嫪(lào)毐。

这涉及一个在中国历史上因一个人而变得臭名昭着的汉字。入探讨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和现实意义。

《说文解字》原文及翻译

原文:

《说文·毋部》:“毐,士之无行者。从士从毋。贾侍中说:秦始皇母与嫪毐淫,坐诛,故世骂淫曰嫪毐。”

白话翻译:

毐,是指士人中那些没有德行、行为不端的人。这个字由“士”和“毋”组成。贾侍中(指许慎的弟子贾逵)有这样一种说法:秦始皇的母亲(赵姬)与嫪毐私通,事情败露后嫪毐被诛杀,所以后世就用“嫪毐”来骂人,代指淫乱之徒。

【关键点解析】

1. 字形结构:“从士从毋”。“士”在古代指成年男子,尤其是有身份、有操守的男子;“毋”表示禁止、不要。二字结合,意为“士人不应有的行为”,直接定义了此字的道德批判色彩。

2. 注意:不是“氏之无行者”,虽然与通行版本“士之无行者”有一字之差,不可忽视。从字义上看,“士之无行者”在逻辑和历史上都更为贴切,因为“士”代表一个社会阶层,强调其道德堕落,而“氏”则更侧重于家族姓氏。

创作背景与“毐”字的历史污名化

《说文解字》是东汉经学家许慎的着作,旨在系统分析汉字的本义、字形和字源。而“毐”字,是汉字中一个因特定历史人物而被彻底“污名化”的极端案例。

幕后主角:嫪毐

“毐”字之所以被赋予如此负面的含义,完全是因为战国末年一个名叫嫪毐的秦国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