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黄蘑非常的鲜嫩,不好保存,不太适合晒干,味道会差很多。
清妍给各家分了一些,吃个新鲜。
余家各房,红姐,钟大夫,知青点,都送了一些。
剩下的,昨晚包了一顿饺子,今天做了一锅汤。
十二点,干活的人过来了。
“媳妇,好饭了吗?”
“好了,赶紧洗手吃饭。”
清妍端出水盆,备用的毛巾,让大伙洗手,准备吃饭。
外面阳光明媚,不冷不热,清妍她们把桌子放在了院子里。
家里的碗筷不够,红姐把她们家的还有高大军准备的碗筷盘子都用上了。
干活的人有十来个,都是年轻爷们,清妍用茶盘盛菜,省的总盛。
“媳妇,你们也去吃饭,不用管我们了。”
余庆林怕清妍饿到,赶紧催她去吃饭。罗嫂子和李嫂子家里都有孩子,本来想回去吃的,后来还是她们自己家的男人说话了,她们才安心坐下吃饭。
孩子可以在爷奶家吃一顿,不用惦记的。
“余庆林,你真是走了狗屎运了,娶了这么能干的媳妇。
还有杨树,你小子也是,钱知青也很厉害。”
李会计的大儿子比余庆林他们要大一些,孩子都七八岁了。
他平时和余庆林他们来往的不多,不是一个年龄段的。
自从上次余庆林救了他家儿子,他们走动的多了。
“李大哥,我和庆林运气好,娶了这么好的媳妇,我们睡觉的时候,偷着乐醒多少回了。”
“德行,说你胖还喘上了。”
李家老大在桌子下踢了杨树一脚,谁能想到,吃百家饭长大的杨树,现在也结婚了,还娶了大城市来的知青。
“庆哥,你问问嫂子,知青点还有没有合适的女同志,给我们介绍介绍呗。”
“红林啊,你想啥美事呢?知青点现在还剩几个女同志了,人家在学校教书,一心想着回城呢,没戏。”
余庆林看了一眼这个堂弟,他二爷爷家的孙子。不是他不想帮忙,而是她听清妍说了,知青点的几个女知青,都没有想在当地找对象的想法,都想着回城呢。
“唉,我怎么就没赶上好时候呢!”
余红林也没有多想娶女知青,就是凑合趣。
“所以说,庆林和杨树运气好啊!碰上两个想在咱们林区安家落户的女同志。”
李老大经常跟着他爹做账,也去过几次公社,知道的事情比较多一些。
其他大队,也有女知青嫁在当地,但是,踏实过日子的并不多,很多是迫于无奈。
之前,余志林跟着余队长身边处理一些队上的事情,大伙都默认了,余志林没有意外的话,会接余队长的班。
现在,余志林招工进城了,他的机会就来了。
等大队长退了以后,他也有机会当大队长的。
不过,这都是后话。余队长至少还能干个十年八年的。
下午还要脱坯,几个人吃完饭,也没回家歇着,继续去干活。
一直忙到天黑,土坯的数量够了,大伙又吃了一顿可口的饭菜,这次唠忙,算是圆满结束。
罗嫂子她们帮着清妍把厨房收拾好,红姐把她家的家伙式拿回去了。
清妍烧了一锅水,余庆林去洗澡,一身泥巴。
明天,也不知道会不会下雨?
看外面满天星斗,估计够呛。要是再不下雨,就得挑水浇麦子了。
清妍躺在床上,脑子里想了一会,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