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砥柱中流
来自汴梁的政治风暴,并未因北疆的沉稳应对而稍有停歇,反而随着王钦若的步步紧逼,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审计、轮换、质询,这些手段虽未能立刻撼动杨延昭的根基,却像不断勒紧的绳索,持续消耗着北疆的精力,并在潜移默化中,试图动摇军心,寻找着那可能存在的、细微的裂痕。
定州节度使府内,连日来的公文往来与各方周旋,让即便是杨延光、王贵这样的核心人物也感到了几分疲惫与压抑。一种无形的焦躁,如同雨季的湿气,在将领们之间弥漫。他们不惧沙场搏杀,却对这种来自背后的、绵里藏针的攻讦感到有力无处使。
“太师!难道我们就只能这样被动接招吗?”这一日,连素来沉稳的杨延浦也从西线赶回,眉宇间带着挥之不去的忧色,“朝廷步步紧逼,分明是要将我们北疆基业拆解殆尽!长此以往,只怕未等辽夏来攻,我军心便要散了!”
他的话,道出了在场许多将领的心声。石普、李士彬等人虽未亲至,但传来的书信中也充满了类似的担忧。朝廷的轮换名单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每一位有功将领的头顶。
杨延昭坐于主位,将众人的焦虑尽收眼底。他并未立刻回答,而是缓缓起身,目光扫过每一张或愤懑、或忧虑、或急切的面孔。
“诸位,”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瞬间压下了堂内所有的嘈杂,“我知道,近日以来,大家心中都憋着一股火,一股气。觉得朝廷不公,觉得奸臣当道,觉得我们在前方浴血奋战,保家卫国,换来的却是猜忌与打压!”
他的话,精准地戳中了众人心中最委屈的地方,一时间,堂内气氛更加沉郁。
“但是!”杨延昭话锋陡然一转,声音提高,目光变得锐利如鹰,“我问你们,我们当初投身军旅,镇守边关,为的是什么?!”
他一步踏前,气势勃发:“是为了汴梁那一官半职的封赏吗?是为了看那些文官老爷的脸色行事吗?不是!”
他自问自答,声若金石:“我们为的是身后这万里山河!为的是千千万万的大宋百姓,能安居乐业,不受异族铁蹄蹂躏!我们为的是军人的天职,是守护家国的誓言!我们脚下踩着的,是父兄用鲜血浸透的土地!我们身后护着的,是同胞赖以生存的家园!”
一番话,如同惊雷,炸响在众人心头,将那点因个人前程而产生的怨气,震得粉碎。
“朝廷如何,奸臣如何,那是汴梁的事!”杨延昭的声音沉静下来,却带着更重的分量,“但我们守不守得住这边关,打不打得赢来犯之敌,是我们自己的事!是我们北疆十万将士,用手中刀剑说了算的事!”
他走到杨延浦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二哥,西线烽燧可曾因汴梁的公文而熄灭一刻?夏寇的铁骑可曾因朝廷的猜忌而放缓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