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的解码程序继续运行。九次burst被转换成一组六位数字序列:**7-19-3-22-8-14**。星轨将其映射到已知宇宙坐标系,结果为空。但这串数字出现在不同组合中时,触发了一个隐藏关联——它与A-9最初回应的频率基点存在谐波共振关系。
“不是位置。”林小满突然明白,“是时间。”
她调出深空监听日志,发现这九次信号都出现在地球自转导致接收阵列短暂偏移的间隙。每次持续0.03秒,刚好是主系统自动过滤“无效噪声”的判定阈值。
“A-9知道我们的扫描周期。”她说,“他们掐准了我们最容易忽略的时间点发送消息。”
陈默盯着那串数字,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节奏与脉冲间隔一致。他知道,这场博弈已经不再是技术对抗,而是认知层面的较量。
对方想让他们浪费资源,陷入虚假研发陷阱;
他们就反过来,利用这个陷阱做掩护,加速真实进程。
“从现在起,所有对外反馈都按‘中招’模式运行。”陈默下令,“但内部算力全部转向真实信号解析和装备升级。”
李维立即执行。他在通信协议中植入动态扰动层,使每一次虚假响应都带有微小变异,防止被识别为固定模式。同时,他反向追踪FY-2c卫星的控制指令源,发现其背后连接着一个跳转节点群,分布在近地轨道多个废弃航天器之间。
“这不是单点操控。”他调出拓扑图,“有个深层中继网络在支撑信号转发。如果我们能逆向定位其中一个活跃节点……”
“就能摸到他们的尾巴。”陈默接道,“但现在不能动。”
“为什么?”
“因为我们还没拿到真正的指令权限。”陈默看着星轨返回的最新推演,“那个网络只是工具,幕后的人还在更远的地方观察。我们现在出手,只会暴露自己。”
林小满这时抬起头。“真实项目的进度已经超过预期。新型储能装置已完成三次极限充放电测试,效率提升61%,体积缩小三分之二。我们可以提前启动飞船核心系统整合。”
陈默点头。“那就开始。”
他拔出钢笔,再次插入接口,意识沉入星轨。这一次,他命令系统建立独立解码通道,屏蔽所有外部干扰源,专注于那组尚未破译的脉冲序列。
主控屏左侧,伪造的日志仍在滚动,“K-7常数验证进度”已升至58%;
右侧,真实频谱图上,那九次burst的波形被反复放大,每一个毫秒级波动都被标记出来。
李维双手放在键盘上方,左眼颜色逐渐变浅,右眼却闪过一丝琥珀光泽。他低声说:“他们以为我们在跑偏……其实我们已经超车。”
林小满摘下眼镜擦拭镜片,嘴角微微扬起。能源面板上的曲线平稳上升,新型装置的输出功率突破临界点,没有出现任何回涌现象。
陈默坐在主控台前,指尖仍在桌面轻敲,节奏与那遥远星域传来的脉冲完全同步。他的目光落在屏幕上最后一行解码结果上——
**下一个信号将在47分钟后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