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重生1989从闽南菜园子开始 > 第117章 那是我来时的路(下)

第117章 那是我来时的路(下)(2 / 2)

碎片\/灵感来源:他在那头,能否把自己照顾好 (陈野碎片,微弱祈盼) -> 保留:作为副歌结尾,留下无尽牵挂。 形成:“他在那头,能否把自己照顾好”

至此,《野火烧》的歌词框架在眼朦胧中(苏苏贡献了关键泪水和故事细节)和反复推敲下,终于艰难地成型,前前后后撕了几十版,旋律也基本围绕陈野的核心记忆碎片展开,由陈静和姜姜这两位“技术流”完善了和弦走向和器乐编排。陈静试着用带着回忆韵味的嗓音清唱了一遍,效果拔群,黄文文直接又贡献一包纸巾。

“我的天……” 黄文文长长舒了一口气,抹了把脸,感觉像跑完了一场情感马拉松,“这哪是写歌啊,这简直是拿心尖肉在熬一锅苦情汤……苏苏,你这心窝窝贡献得太关键了。” 苏苏红着眼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又抽了张纸巾。

中场休息(泪腺修复&零食补给时间):众人猛灌茶水咖啡,狂炫零食,努力把情绪从悲情的深海里捞上来。

第二轮:《赤伶》的戏腔风暴与主歌重建。

轮到《赤伶》了。陈野的觉得这次情况更惨——他只记得最炸裂的副歌戏腔和那句灵魂口号“位卑未敢忘忧国”。主歌?那是一片比台风过境还干净的空白。

“主歌必须要有铺垫。” 受过张卫宁特训的陈静最有发言权,她抱着吉他,神情认真,“要交代清楚戏子的身份、乱世的背景,把那种身不由己、粉墨人生的麻木感和压抑感营造出来。这样,副歌的爆发和那句‘位卑不敢忘忧国’的呐喊才有根基,才能有石破天惊的反差力量感,不能一上来就开大,那效果会打折显得突兀。”

陈野努力在记忆的废墟里挖掘:“我其实有一句没加进草稿中,‘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还有‘白骨青灰皆我’,感觉特别悲壮特别无奈,意境很对,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塞进去……”

“白骨青灰皆我……” 苏苏轻声重复着这几个字,细细品味,“这是在说乱世之中,人命如同草芥尘土,戏子更是如此。粉墨登场,演的是别人的悲欢离合、家国兴亡,自己的生死存亡却轻贱如同白骨青灰,无人问津……这个立意太深了,也太痛了,一下子就把戏子的卑微和时代的残酷点出来了。”

苏苏接过姜姜手上的贝斯,在贝斯上弹出一个沉重、缓慢、带着压迫感的低音行进:“戏子给人的形象,不就是水袖翻飞,身段妖娆吗。主歌开头我觉得要营造这种浮华下的空洞和身不由己的麻木。唱的是戏,但与我何干?试试这样:‘戏一折 水袖起落,唱悲欢 唱离合 无关我’?点明身份,直接表达那种职业性的疏离和麻木。” 她看向陈静,“静静,你试试用比较平淡,甚至带点冷漠疏离的戏腔念白感唱出来?不用太用力。”

陈静调整了一下气息,微微眯起眼,眼神瞬间变得有些空茫,用一种刻意为之的带着戏曲韵味的淡漠腔调哼唱出来,:“戏一折~ 水袖起落~ 唱悲欢~ 唱离合~ 无关我~” 声音清冷,仿佛真的只是个局外人。

“对,就是这个感觉,到位!” 黄文文兴奋地一拍桌子,“扇开合,锣鼓响又默,继续!把戏台子的热闹喧嚣和戏中人的冷漠麻木对比出来,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陈野受到启发,灵感一闪:“接‘戏中情 戏外人 凭谁说’!这句怎么样?点出戏子的困境——戏里的情再真,戏外无人懂我,我的苦闷向谁诉说?”

“好!” 陈静立刻接上,在苏苏贝斯营造的压抑氛围中继续唱:“扇开合~ 锣鼓响又默~ 戏中情~ 戏外人~ 凭谁说~” 旋律带着一种沉重的宿命感和无奈。

“接下来正好接小野记得的那句‘惯将喜怒哀乐都融入粉墨,陈词唱穿又如何’,” 刘玉萌拿着笔在纸上勾画着逻辑线,“这是进一步深化戏子的职业状态,日复一日地将自己的情感掩藏在油彩之下,唱词再激昂,也不过是陈词滥调,唱穿了喉咙又有谁懂?把一切都献给了舞台,却依旧改变不了什么。然后自然引出‘白骨青灰皆我’的那种命如草芥的极致悲凉感引出来,最后落到‘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情绪积蓄铺垫到顶点,这时再爆发‘位卑不敢忘忧国’!水到渠成!逻辑通了!”

众人纷纷点头,思路瞬间清晰,觉得这个结构非常合理。陈静在主歌部分加入了更多戏曲特有的咬字、归韵和韵味,旋律在压抑中不断积蓄着力量,仿佛暴风雨前的宁静。当唱到“位卑不敢忘忧国,哪怕无人知我!”时,她猛地拔高戏腔,那股子决绝、悲壮和隐藏的喷薄而出的家国情怀,瞬间点燃了整个创作室,黄文文激动得差点把鼓棒当飞镖扔出去。

副歌的戏腔部分陈野记得全,这对正在苦练戏曲唱腔多日的陈静来说正好是她的强项,可以检验成果的好机会。她唱得荡气回肠,每一个转音都带着血性与不甘,将“台下人走过,不见旧颜色;台上人唱着,心碎离别歌;情字难落墨,她唱须以血来和;戏幕起,戏幕落,谁是客?” 那撕裂般的高音和缠绵悱恻的转音,听得人头皮发麻,心潮澎湃。将歌曲的灵魂部分演绎得淋漓尽致。中间的桥段部分(“浓情悔认真…回头皆幻景…对面是何人…莫怪人荒唐…也曾铿锵唱兴亡…”)则由众人根据戏文的感觉和旋律走向,你一言我一语地共同补充完善,强调了戏子并非无情木偶,胸中亦有家国肝胆,只是乱世浮沉,身不由己,往往被粉墨掩盖,或被世人轻贱,最终在沉默中爆发。

当陈静唱完最后一句“戏幕起,戏幕落,终是客?”,余音在小小的创作室里回荡,所有人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仿佛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陈静放下吉他,额角微微见汗,眼神却亮得惊人,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座在烈火中轰然倒塌、却依旧回荡着不屈唱腔的戏楼。

“嘶……” 黄文文揉着发酸的太阳穴,看着满桌的“战果”和哭红了眼的苏苏,“这活儿……真他喵的费神又费纸巾啊!” 但眼神里,是满满的成就感和燃烧的斗志。陈野也没想到他觉得很难的古风戏腔这么快就被还原了出来,果然不愧是大学专门学一个的呀,太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