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爸妈,他们让我选理科,不是因为‘理科好就业’,是因为他们看到我做物理题时眼睛会发光——这才是理性!”
“那这不就是感性指导下的理性吗?”杨晚栀立刻接话,“他们看到你‘眼睛发光’,这是感性的观察;
因为在意你,才会考虑你的感受,这是感性的前提。理性是工具,感性是方向——没有方向,工具再好用,也不知道往哪儿使。”
周航站起来时,推了推眼镜:“对方辩友说感性是方向,可方向要是错了呢?比如你凭感性觉得‘这条路近’,结果走过去发现是死胡同,这不浪费时间吗?理性查个地图就知道哪条路对,为什么非要凭感性?”
“因为走死胡同也有走死胡同的意思啊。”白书妍笑了笑,“我上次跟我妈散步,凭感觉拐进条小巷,结果里面有个老槐树,开了满树的花,香得很。
要是查地图,肯定不会走那条路——可我现在还记得那股花香,比记得‘走对了路’清楚多了。生活不是赶时间,不用每一步都算着‘有没有浪费’。”
“可要是赶时间呢?”赵玥追问,“比如考试快迟到了,你还凭感性绕路看花?”
“那时候自然会选近路——这不是理性否定了感性,是感性告诉你‘现在赶时间更重要’。”
李响接了话,难得没卡壳,“感性不是傻子,它知道什么时候该看花,什么时候该赶路。就像饿的时候,你会选吃饭,不会选看画——这是感性的本能,不用理性教。”
陈景然轻轻敲了敲桌子,把话题拉回来:“对方辩友总说‘感性有温度’,可温度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你朋友失恋了,你抱着他哭,说‘我懂你’,这是感性;可帮他分析‘这段关系为什么不合适’,帮他规划‘以后该怎么办’,这才是理性——哪个更能让他走出来?”
“都需要,但‘懂你’得在前头。”杨晚栀看着他,认真地说,“你要是先跟他说‘这段关系不合适’,他只会觉得你在否定他的感情;可你先抱他哭,他知道你懂他,才会听你后面的分析。
感性是钥匙,理性是门——没有钥匙,门再对,也打不开。”
“可钥匙要是断在锁里呢?”陈景然追问,“有人失恋了,陷在感性里走不出来,天天哭,不上课,不吃饭——这时候难道不需要理性来撬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