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书妍拿起话筒时,先笑了笑,嘴角弯出个浅浅的梨涡:“对方三辩说的‘欺负同学’‘说别人坏话’,那不是感性,是恶——恶和感性也不是一回事,就像石头和星星,都硬,却不是一个东西。”
台下有人笑了一声。白书妍没停,继续说:“你说处理家庭矛盾要理性分析对错,可家庭矛盾哪有那么多‘对错’?
我妈和我爸吵架,我妈说‘他不记得我们结婚纪念日’,我爸说‘我那天加班忘了’——理性分析是‘加班确实忙’,可我妈在意的不是‘他为什么忘’,是‘他没把我放在心上’。
这时候你跟我妈说‘爸没错,他加班呢’,她只会更生气;可你抱抱她,说‘妈你委屈了’,她反而会消气。感性不是不解决问题,它是用‘懂你’的方式解决问题——比‘讲道理’更管用。”
“你说理性是缰绳,可缰绳要是勒太紧,马就跑不起来了。”她指尖在桌面上划了个圈,“有个画家,画了一辈子画,晚年时有人问他‘你画了这么多,哪幅最好’,他说‘下一幅’——这是感性吧?
要是他理性分析‘我这幅卖了多少钱,那幅拿了什么奖’,可能早就不想画了。感性不是需要被‘约束’的东西,它是需要被‘相信’的东西——相信自己的喜欢,相信自己的感受,相信就算没缰绳,马也知道往哪儿跑。”
她放下话筒时,周航张了张嘴,好像想说什么,又把话咽了回去。杨晚栀往她手里塞了颗薄荷糖,小声说:“稳了。”
最激烈的自由辩论环节开始时,礼堂里的空气好像都绷紧了。陈景然先站起来,目光落在杨晚栀身上:“对方辩友刚才说‘感性是初心’,可若初心是错的呢?
比如有人的初心是‘我想不劳而获’,难道也要凭感性去追?这时候不需要理性来纠正吗?”
这个问题很尖锐,台下有人小声议论。杨晚栀没慌,等主持人示意后站了起来:“对方辩友混淆了‘初心’和‘欲望’。
‘想不劳而获’是欲望,不是感性——感性是‘我想靠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是‘我想让家人过得更好’,这些初心从来不会错。就像有人想当老师,初心是‘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就算中间遇到困难,这份初心也会推着他往前走——这时候理性是帮他解决困难的,不是纠正他初心的。”
她话音刚落,白书妍立刻接话:“对方辩友既然提到‘纠正’,那我方倒想问问,理性就不会错吗?
有家长理性分析‘公务员稳定’,逼着孩子放弃喜欢的画画,去考公务员,最后孩子对着办公桌哭——这份理性是对的吗?理性的‘对’,是‘符合逻辑’;
可生活的‘对’,是‘符合心意’。逻辑对了,心意错了,这算哪门子‘好’?”
赵玥立刻站起来:“对方辩友说的是‘错误的理性’,不是真正的理性!真正的理性会考虑孩子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