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幕上,代表样机光束发射点的光标和代表模拟目标的光点开始按照预设轨道运动。目标正在进行不规则的机动,试图摆脱锁定。
“发射!”
在全功率模式下,测试中为安全起见,能量级别有所控制,但足以验证系统能力,样机射出的能量束,在模拟的真空环境中几乎没有衰减,以光速扑向目标。
只见屏幕上的光标死死咬住机动中的目标光点,无论目标如何变轨、加速,光束焦点始终如影随形。控制算法根据“共振微结构”和“活性光学薄膜”提供的超高频感知和响应,进行着肉眼无法捕捉的微调,确保能量的高效汇聚。
“持续跟踪时间达到预定值!”
“光束能量集中度保持在99.5%以上!”
“模拟目标‘结构失效’!”监测员根据传感器数据判断目标已被摧毁。
指挥中心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动态拦截测试一次成功!这证明了“龙御星轨”不仅能在太空环境下工作,更具备实战化的反卫星能力!
然而,真正的挑战总是在意料之外出现。
就在最后一次全系统、长时间、模拟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综合压力测试中,一个意想不到的故障发生了。
测试进行到第四小时,模拟器内部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异常震动报警。同时,能量核心监控数据显示,超导储能环路的某个节点出现了极其微弱的能量泄露!
“警报!能量核心b区,超导环路绝缘参数异常下降!”监控员的声音带着一丝紧张。
所有人的心一下子揪紧了。超导环路的能量泄露,哪怕再微小,在太空真空环境下也可能导致局部过热、超导失效,甚至引发链式反应,最终导致整个能量核心崩溃!
“立刻分析泄露源!启动应急预案A-3!”羊羽的声音依旧冷静,但语速明显加快。
林夕飞速地调出b区的详细监测数据,尤其是“共振微结构”传感器反馈的微观应变和温度分布图。数据显示,在泄露点附近,存在着极其细微但异常的结构应力集中。
“不是材料问题,也不是冷却问题……”林夕眉头紧锁,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舞,调用着深层诊断程序,“是微陨石撞击模拟试验后,一处内部支撑结构的微观形变累积,在长时间综合应力下,导致了对超导带材的轻微压迫和绝缘层磨损!”
这个问题在之前的地面和单独环境测试中从未出现过,是多种太空环境因素叠加作用下,暴露出的一个极其隐蔽的设计缺陷。
“能远程修复吗?”羊羽问道。
“不行,必须开罐进行物理维护和更换部件。”现场工程师负责人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这意味着本次测试需要中断。虽然这在意料之中——任何复杂系统都可能出现问题,但发生在综合压力测试的关键时刻,难免让人感到挫败。
“停止能量输出,系统安全关机。泄压,准备开罐维修。”羊羽果断下令。他没有丝毫犹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测试暂停。工程师团队穿着防护服,进入真空罐,对故障点进行了精确的定位和维修。整个过程花了将近一天时间。
维修完成后,羊羽并没有立刻下令重启测试。他召集了所有核心技术人员开会。
“这次故障,暴露了我们在地面模拟的局限性,也提醒我们,太空环境的复杂和严酷远超想象。”羊羽环视众人,“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修复故障。我要求,基于这次故障的分析结果,对所有类似结构进行全面的疲劳分析和设计复核,找出所有潜在的薄弱环节,进行预防性加强。”
林夕补充道:“同时,控制算法需要增加对这类‘隐性故障’的预判模块。虽然‘共振微结构’能感知到形变,但我们需要更早地识别出这种形变的发展趋势,在它酿成事故前就发出预警,甚至提前进行参数调整以规避风险。”
这次意外的故障,反而成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强化“龙御星轨”S型的宝贵契机。团队没有气馁,而是以此为契机,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全系统健康管理能力升级。
一周后,修复和优化工作全部完成。综合压力测试重新开始。
这一次,系统运行得异常平稳。新加入的健康预警模块多次提前识别出微小的参数漂移,并自动进行了补偿,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当测试计时器终于走完最后一个循环,标志着所有太空环境模拟测试项目全部通过时,指挥中心里响起的,不再是单纯的欢呼,而是一种更加深沉、更加自信的掌声。
历经磨难,百炼成钢。
“龙御星轨”星载原型机,成功通过了地狱般的太空环境模拟测试。它用事实证明,自己不仅是一柄利剑,更是一柄能够在极端恶劣的太空环境中长期防御、清除轨道垃圾、生存、保持锋利、并随时准备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的“星穹之剑”!
测试结束后,羊羽和林夕站在空间环境模拟中心外,仰望夜空。繁星点点,其中一些光点,就是运行在地球轨道上的各国卫星。
“下一步,就是真正把它送上天了。”羊羽缓缓说道,目光仿佛已经穿透了大气层,落在了那片未来的战场上。
林夕点点头,夜风吹拂着她的发丝:“嗯。地基测试证明我们能造出神兵,太空环境测试证明我们的神兵能适应苍穹。接下来,就是为这柄神兵,寻找一个合适的‘剑鞘’和‘座驾’了。”
所谓的“剑鞘”和“座驾”,即是承载“龙御星轨”的卫星平台,以及将其送入预定轨道的运载火箭。这涉及到与航天部门更紧密的协作,甚至是全新的卫星平台设计。
一份凝结了风域湖基地最新测试成果和星载化方案的绝密报告,再次被送往最高层。报告中不仅详述了样机的卓越性能,更正式提出了启动“龙御星轨”工程样星研制和发射申请的请求。
批复很快下达:“同意。立即组建‘龙御星轨’工程星研制团队,协调各方资源,启动首颗验证星‘龙御一号’的研制工作,力争在半年内完成发射入轨!”
命令如山,征程再起。
风域湖基地的使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从实验室的原理验证,到地面系统的集成测试,再到星载化的成功突破,如今,他们要将这梦想中的武器,真正送上那片关乎国家未来安全的最终战场——近地轨道。
基地的灯火,依旧彻夜长明。只是这一次,人们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墙外那片广袤的星空。
铸剑于地,淬火于空,锋芒所指,星穹皆御。
“龙御星轨”的传奇,即将翻开真正的太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