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巴蜀玉脉 > 第211章 亲临前线

第211章 亲临前线(1 / 2)

风域湖地下指挥中心,主屏幕墙上的光点无声移动。“探索一号”的图标正稳定地向着南太平洋那片被标记为深红色的异常区域航行。周围,代表护航编队的多个蓝色三角符号同步移动,如同众星拱月。

羊羽站在控制台前,目光紧锁屏幕,但焦点似乎又穿透了屏幕,落在了遥远的海天之间。刚刚结束与林夕的通话,卫星电话的余温尚在掌心,耳边似乎还回响着妹妹清晰冷静的汇报声。她总是这样,越是压力巨大,越是表现得镇定自若,将所有情绪完美地隐藏在专业的面具之下。但他了解她,比她自己以为的还要了解。那冷静语调下细微的颤音,那汇报间隙几乎难以察觉的短暂停顿,都在他心中放大成无法忽视的担忧。

简报会顺利,设备吊装有序,团队专业……一切听起来都在正轨。但正是这种“正常”,在这种前所未有的异常任务背景下,反而让他感到一丝难以言喻的不安。那片海域吞噬了先进的探测浮标,释放出扭曲心智的能量,其深处隐藏的东西,远超现有科学认知。林夕作为前沿首席科学家,无疑是最佳人选,但她同时也是他的妹妹,是他在这世上仅存的、最重要的亲人。

将如此重担、如此风险压在她的肩上,自己却远在数千公里之外的安全地带遥控指挥……这种无力感和分离感,在此刻变得尤为尖锐。

周局长的声音在一旁响起,打断了他的沉思:“林夕博士处理得很好,‘探索一号’平台和李船长都是顶尖的,雷刚的安保也到位了。初步阶段,一切顺利。”

羊羽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和凝重:“是的,局长。她做得非常好,超乎预期。但正是这样,我才更不放心。”

他走到巨大的电子海图前,手指点在那片不断闪烁、边界甚至有些模糊的异常区域:“我们面对的是未知。高能量场、精神干扰、生物诱变……这些词汇背后的实质,我们几乎一无所知。林夕是科学家,她的首要驱动是探索和求知,即使在最高安全规程下,我也担心她在面对突破性发现时,会下意识地选择‘再靠近一点’,‘再多采集一点样本’。这不是她的错,这是顶尖科研者的本能。但在那种环境下,这种本能可能是致命的。”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锐利地看向周局长:“雷刚负责安全,但他首要职责是保护人员和船只安全,应对的是物理层面的威胁。对于这种涉及能量、信息乃至意识层面的未知风险,他的经验和判断力可能存在盲区。李船长是航海专家,孙教授是传统海洋学权威,他们都无法真正理解我们从‘鸿蒙’系统以及之前事件中窥见的、那种超越常规的恐怖。”

“更重要的是,”羊羽的声音压得更低,只有周局长能清晰听到,“琼斯。他是一把双刃剑。他的知识和‘亲和性’可能是关键,但他的立场和稳定性始终存疑。林夕能够制约他,但前提是她自己必须保持绝对的精神清醒和决策冷静。在持续的高强度工作和潜在的精神干扰压力下,她能否一直保持最佳状态?我需要一个能在现场、从我们的角度、完全理解事态严重性的人,作为最后的保险栓。”

周局长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明白羊羽的担忧,这些风险在任务策划阶段都已反复推演过。但让羊羽亲临前线,这个决定同样重大。羊羽是“鸿蒙”项目的核心,是风域湖的大脑,他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某个具体任务。

“羊羽,你的位置在这里。”周局长缓缓开口,指向整个指挥中心,“‘鸿蒙’系统需要你,全局协调需要你。你去了前线,这里的指挥效能会打折扣。而且,前线同样危险。”

“我明白,局长。”羊羽语气坚定,“但‘鸿蒙’系统的远程数据链足够强大,孙教授团队有能力进行初步分析。重大的、需要深度模型推演的数据,我可以远程处理。关键时刻的决策,需要基于最直观的现场感知和直觉,这是数据流无法完全替代的。我不是去替代林夕,我是去支持她,分担她的压力,作为她与后方之间一道更坚固的缓冲和桥梁。同时,我必须亲自确认琼斯的状态,并确保在必要时,能有人执行……最高权限指令。”最后几个字,他说得异常沉重。

周局长目光如电,直视羊羽:“最高权限指令?你指的是……”

“必要时,果断放弃样本、甚至设备,优先保障人员安全撤离;以及在最极端、不可控情况下,授权使用‘最终手段’。”羊羽平静地回答,但眼中没有丝毫犹豫,“这个责任,不应该也不可以完全交给在现场承受巨大压力的林夕。必须由我,或者由您,来承担。而我,在现场,能做出最符合现场情况的判断。”

指挥中心内一片寂静,只有各种设备低沉的运行嗡鸣声。周局长久久凝视着羊羽,仿佛在权衡天平两端的重量:一边是全局指挥的稳定性,另一边是前沿任务极高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超常规风险。

几分钟后,周局长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断:“好吧。你说服我了,羊羽。前沿确实需要一个拥有全局视角、并能执行最高决策权限的人。我批准你的请求。”

羊羽眼中闪过一丝如释重负,立刻立正:“谢谢局长!”

“别急着谢我。”周局长摆摆手,表情严肃,“条件有几个:第一,你抵达后,林夕仍是现场技术总指挥,你负责宏观决策、安全最终评估以及与琼斯的直接监控,不得干预她的正常科研指挥序列。第二,保持与风域湖的实时通讯,重大决策必须与我协商。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你的个人安全必须放在首位。你不是战斗人员,不要涉险。我会通知李船长,给你安排最得力的贴身警卫。”

“明白!完全接受!”羊羽毫不犹豫地回答。

“很好。事不宜迟。”周局长按下通讯器,“立刻联系航班,安排‘鹰隼’待命,最高优先级航线审批,直飞‘探索一号’当前坐标!通知‘探索一号’,所长羊羽将亲临指挥,预计抵达时间……”他看了一眼时间,“四个小时后。让他们做好直升机接应准备!”

命令一下,整个风域湖基地瞬间进入另一种高速运转状态。航空调度、航线申请、安全简报、随行人员安排……一系列程序以最高效率启动。

羊羽没有耽搁,迅速返回自己的办公室进行简单准备。他带上了一个加密等级最高的便携式终端,可以直接接入“鸿蒙”系统核心数据库和运算模块,几份绝密级的物理文件,以及一个轻便的应急生存包。最后,他的目光落在办公桌上一张旧照片上——那是年少时的他和林夕,在父亲的实验室外的合影。他轻轻拿起照片,放入内袋贴身收好。

十分钟后,羊羽乘坐的越野车疾驰至南郊机场,经过三小时的飞行,抵达南海军用机场,基地内一处隐蔽的直升机起降坪。一架经过特殊改装的、流线型的高速直升机已经旋翼飞旋,引擎发出低沉有力的咆哮。这架代号“鹰隼”的直升机拥有惊人的航速和续航力,专门用于紧急人员投送。

“所长,一切准备就绪,随时可以起飞!”一名身着飞行服的军官向他敬礼。

羊羽点头,登机。舱门关闭,直升机轻盈离地,迅速爬升,调整方向,向着东南方疾驰而去,很快消失在夜幕之中。

机舱内,羊羽透过舷窗望着下方逐渐远去的滴举线,然后是无边的黑暗大海。他闭上眼睛,试图小憩片刻,但大脑却异常清醒,不断模拟着抵达“探索一号”后可能面对的各种情景,以及与林夕、李船长、雷刚,尤其是琼斯的第一次会面。

航程漫长而单调。机组人员专业而沉默,只是偶尔报告一下航线和预计抵达时间。羊羽大部分时间都在查看便携终端上“探索一号”实时回传的工程数据、设备状态报告以及气象海况信息。

又是一个小时的飞行,跨越了广袤无尽的海洋。当窗外天色渐亮,云层下方开始出现蔚蓝色的浩瀚水面时,羊羽知道,他们接近了。

“‘探索一号’,这里是‘鹰隼-01’,请求识别并报告接应条件。”飞行员开始呼叫。

很快,通讯频道里传来了一个沉稳而熟悉的声音——是李船长:“‘鹰隼-01’,这里是‘探索一号’,识别确认。欢迎羊羽所长。甲板已清空,风向稳定,可以降落。重复,可以降落。”

羊羽透过舷窗向下望去。蔚蓝的海面上,“探索一号”洁白的船体如同一片优雅的树叶,正划开一道清晰的航迹。后甲板上,直升机起降坪的圆圈标志清晰可见,周围站着几个小小的人影。

直升机开始盘旋下降,巨大的轰鸣声再次笼罩了羊羽。他能感觉到飞机的姿态调整,对准,然后是一阵轻微的震动——着陆了。

舱门滑开,强劲而湿热的海风立刻涌入,带着浓重的咸腥味和柴油废气味道。羊羽深吸一口气,弯腰步下直升机。

甲板上,以李船长为首,林夕、雷刚、孙教授等主要人员都已等候在此。林夕看到羊羽,眼中明显闪过极大的惊讶,但很快被一种复杂的情绪取代——有疑惑,有担忧,但深处似乎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