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巴蜀玉脉 > 第211章 亲临前线

第211章 亲临前线(2 / 2)

“所长!欢迎登船!”李船长上前一步,敬礼并伸出大手,“没想到您亲自来了。”他的语气带着尊重,也有一丝疑问。

羊羽与他用力握手,然后又与孙教授、雷刚等人简单致意,最后目光落在林夕身上。

“哥?你怎么……”林夕忍不住开口。

“周局长和我都认为,前沿需要更直接的支撑。”羊羽简单解释,语气平和但不容置疑,“具体情况我们稍后细说。设备整合情况如何?”他迅速将话题转向任务,目光扫过后甲板。那里比昨晚通话时更加忙碌,巨大的“蛟龙”载人深潜器的维护平台已经就位,工程人员正在对其进行最后的地面检测;RoV“海斗号”的控制舱正在吊装安装;更多的板条箱被打开,露出里面精密的传感器和机械臂。

“报告所长,”李船长接过话头,“主要设备,‘蛟龙’、‘海斗’、AUV集群、‘平行宇宙’核心单元均已吊装到位。工程师团队连夜奋战,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固定、线路铺设和初步通电调试。比原计划提前了大约四小时。预计今天下午可以进行首次水面试车。”

“很好。”羊羽点头,“带我去看看。”

在李船长和林夕的陪同下,羊羽没有先去舱室休息,而是直接奔赴作业区。他需要第一时间掌握最直观的情况。

巨大的“蛟龙”载人深潜器静静地躺在特制的支架上,流线型的亮黄色躯体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光泽,各种接口和传感器看起来精密而复杂。工程人员正围着它紧张忙碌。

“蛟龙的状态经过全面检查,各项指标正常,足以应对一万米以下的极端环境。”负责深潜器的工程师主任介绍道,“针对此次任务可能存在的能量干扰,我们额外加装了多层屏蔽和独立备用通讯系统。”

旁边的RoV“海斗号”则显得更加“狰狞”,厚重的框架结构,多条灵活而有力的机械臂,高亮度的探照灯,以及密密麻麻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它的控制舱是一个独立的方舱,技术人员正在里面调试着复杂的控制界面。

“海斗号的所有功能测试已完成,机械爪力度和精度都经过复核,足以进行精细采样和操作。”

在远处,一排排AUV(自主水下航行器)和AUG(水下滑翔机)如同等待检阅的士兵,整齐排列。而“平行宇宙”测绘器集群的投放装置也已经就位,那些篮球大小的多功能传感器节点被封装在特殊的投放管中。

羊羽仔细地看着,不时提出一些非常专业的问题,涉及设备抗干扰能力、数据传输冗余、紧急回收预案等,让陪同的工程师和技术负责人倍感压力,也暗自佩服所长的专业深度。

巡视完甲板,羊羽又提出要去看指挥控制中心和数据链系统。

在综合指挥控制中心,巨大的屏幕墙上已经不再是测试图案,而是实时汇聚着船位信息、海况、以及刚刚初步启动的船底声纳扫描的原始数据流。技术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系统联调。

“与风域湖‘鸿蒙’中心的高速卫星数据链已经建立并测试,带宽和延迟均在允许范围内。”通信主管报告,“可以保证水下高清视频流和大量探测数据的实时回传。”

羊羽走到主控台前,熟练地操作了几下,调出了“鸿蒙”系统的远程交互界面,确认连接稳定。“数据融合和数字孪生模型构建的算力分配已经就绪了吗?”

“已经就绪,所长。”孙教授回答,“我们船上的计算集群负责初步处理和可视化,‘鸿蒙’中心负责深度建模和逆向推演。两边的数据库已经开始同步。”

整个过程,羊羽表现得不像一位刚刚远道而来的领导,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首席工程师在进行战前最后的质量检查。他的专注、高效和对细节的把握,迅速感染了船上的每一个人,也让原本因为他的突然到来而产生的一丝疑虑和紧张,转化为了更加高度的重视和投入。

林夕一直跟在他身边,看着他冷静而高效地了解情况、发出指令,原本想问他为何亲自前来的话,最终没有问出口。她隐约猜到了原因,心中五味杂陈,既有被兄长般过度保护的不自在,更有一种巨大的、难以言喻的安心感。她知道,有羊羽在这里,她可以更加专注于科学本身,而将那些最沉重、最艰难的战略决策和风险判断,交给他。

初步巡视结束后,羊羽才在李船长的再三建议下,前往为他准备的舱室稍作休整和安顿。他的舱室就在指挥中心附近,是一间兼具办公和休息功能的房间,条件在船上算是最好的之一,但依然十分紧凑。

关上舱门,隔绝了外部的喧嚣,羊羽才真正感到一丝长途跋涉的疲惫。他洗了把脸,然后拿出卫星加密电话,再次与周局长进行了简短通讯,汇报已安全抵达并初步了解了情况。

做完这一切,他坐在狭小的办公桌前,打开便携终端,屏幕上是“探索一号”的实时结构图和人员分布图。他的目光在一个特殊标记的舱室位置停留了片刻——那是琼斯的房间。

他按下内部通讯器:“接通林夕博士频道。”

几秒钟后,林夕的声音传来:“哥?”

“小夕,来我舱室一趟。另外,请通知琼斯博士,一小时后,在我的舱室,我们三人开一个小会。”羊羽的声音平静无波。

“好的。我马上过来。”林夕回答,没有多问。

放下通讯器,羊羽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他必须尽快掌握所有细节,尤其是那个最关键的不确定因素——琼斯。他要亲自评估,这把“钥匙”,在接近那把可能存在的“锁”时,究竟会发生什么。

几分钟后,敲门声响起。羊羽睁开眼,眼中已毫无疲惫,只剩下清澈的冷静和决断。

“请进。”

门打开,林夕走了进来,脸上带着探询的表情。羊羽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坐吧。在我们见琼斯之前,有些事,我们需要先达成一致。”

窗外,是无尽的大海,“探索一号”正以最高航速,坚定不移地驶向那片未知的迷雾。而船上的博弈与准备,也进入了新的阶段。羊羽的亲临,如同在一盘复杂的棋局中,投入了一颗决定性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