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巴蜀玉脉 > 第166章 打破技术壁垒

第166章 打破技术壁垒(2 / 2)

“这是依据各位科研人员的身体指标以及今日的工作强度特制的能量补充品,”王师傅满脸自豪地介绍道,“含有适量的氨基酸与微量元素,既能提升专注度,又不会导致过度兴奋。这款蓝色饮品专为需要创造性思维的人员准备,红色的则适合需要持久注意力的人员...”

方启航好奇地轻尝一口蓝色饮品,眼睛顿时一亮:“味道真不错,而且明显感觉头脑清醒了许多。”

赵建明则对一杯深棕色的饮品饶有兴趣:“这是什么?味道有点像核桃露。”

“您这杯添加了适量的欧米伽 - 3脂肪酸与抗氧化剂,对维持大脑活力颇有益处。”王师傅耐心解释道。

羊羽微笑着说道:“王师傅可不只是我们的厨师,更是营养学家与‘氛围调节师’。科研创新不仅依赖技术灵感,良好的身体状态与心理环境同样不可或缺。”

有了这个轻松愉悦的开场,会议氛围明显缓和了许多。

羊羽在白板上绘制了一个简洁的示意图:“今日,我们暂且搁置具体技术路线的争论,只做一件事——罗列所有可能的技术方案,不对任何方案进行评判。”

他采用“头脑风暴”模式,要求每个人畅所欲言,提出想法,无论听起来多么超乎想象。规则仅有一条:不允许当场批评或否定他人的提议。

起初,大家还不太适应这种自由发散的讨论模式,但随着讨论的逐步深入,各种新奇的创新想法如泉涌般涌现。有人提议借鉴航天器的热防护技术,有人建议参考医学上微创手术器械的冷却方式,甚至有人提出利用相变材料吸收热量的新奇思路。

赵建明起初持保留态度,但在这种开放的氛围下,也逐渐放开思路,提出了一个融合传统多层镀膜与新型散热结构的折中方案。方启航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建议在关键热点区域采用高导热材料的嵌入式冷却通道。

会议整整持续了一天,期间王师傅又送来特制的午餐与下午茶点。令人惊叹的是,这种看似“不务正业”的会议方式,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光学组和热管理组初步达成共识,决定联合研发一种“梯度材料复合冷却”的全新方案:在光学元件基底中巧妙嵌入微小的冷却通道,采用分级材料设计,关键区域选用高导热的金刚石 - 铜复合材料,其他区域则采用成本较低但性能足以满足需求的传统材料。

“既有效控制了成本,又确保了关键区域的散热性能。”赵建明对方启航点头评价道,“年轻人的想法确实有值得借鉴之处。”

方启航的态度也软化了许多:“赵老师的工程经验帮我们规避了许多实施过程中的陷阱。”

羊羽和林夕相视一笑,团队间的第一道裂痕似乎正逐渐愈合。

然而,技术协作问题刚见好转,人才短缺的严峻挑战又接踵而至。

周五下午,林夕手持一份名单,神情严肃地走进羊羽办公室:“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统计了各小组的人力配置,热管理组仅有五人,而依据任务量测算,至少需要十二名核心骨干。”

羊羽眉头紧锁,接过名单:“怎么会相差如此之多?”

“高功率热管理本就是稀缺专业,国内相关人才数量有限。”林夕解释道,“方启航是从清华引进的人才,他的团队主要是随他从原单位一同过来的,规模不大。”

更为糟糕的消息随即传来。人力资源部主任匆匆敲门而入:“羊所,林政委,有个情况必须向你们汇报。咱们所里近期收到好几份辞职申请,皆是热管理组的骨干人员。”

“什么?”羊羽猛地站起身来,“都是谁?”

“包括方博士带来的博士生张浩,还有我们所自己培养的工程师刘鑫。”主任递上文件,“据了解,有外部单位正有针对性地以高薪挖走我们的人,尤其是热管理领域的人才。”

林夕立刻警觉起来:“知道是哪个单位吗?”

“初步了解是‘新科激光’,他们也在筹备高能激光项目,给出的薪资比我们高出40%以上。”

新科激光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家民营激光企业,资金雄厚,以高薪挖人而闻名,尽管其技术积累不及研究所深厚,但市场化运作更为灵活。

羊羽面色凝重:“这是妄图直接掏空我们的核心能力啊。约谈这些想要离职的员工了吗?”

“正在安排,但部分人态度较为坚决。”

人才流失的危机让羊羽深感事态严重。他即刻召集领导班子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应对之策。

会议上,众人各抒己见。有人主张提高薪资待遇,直接与民营企业展开竞争;有人建议强化合同约束,提高违约金;还有人认为应从事业发展平台与长远规划角度出发,说服员工留下。

林夕提出了不同看法:“单纯提高薪资并非长久之计,我们的经费有限,无法与资本雄厚的民营企业比拼薪资。我认为应多管齐下:一是尽快落实院里承诺的人才引进计划,补充新鲜血液;二是为关键人才量身定制特别成长通道,包括破格晋升机会与专项培训计划;三是增强团队凝聚力与荣誉感,让员工切实感受到在此工作的独特价值。”

羊羽对林夕的观点深表赞同:“此外,我提议立即启动‘导师制’,安排像赵建明这样的老专家与年轻骨干结成对子,既能传授经验,又能增强年轻人的归属感。”

会议决定由林夕主要负责人才保留与引进工作,羊羽则重点应对技术攻关协调事宜。

当晚,羊羽和林夕分别与准备离职的员工进行谈话。

小会议室内,张浩低头不语,不敢直视羊羽的目光。

“小张,我知晓新科给你开出了高薪,几乎是现在的两倍。”羊羽语气平和,“我理解经济压力对年轻人的重要性。不过,我希望你能思考几个问题:在新科,你能参与到10兆瓦级别的国家级项目吗?能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挑战吗?能有赵建明这样的国宝级专家亲自指导你吗?”

张浩沉默良久,小声说道:“羊所长,我明白这些,可是...”

“而且,”羊羽继续说道,“据我所知,新科的那个项目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投资方近期正在重新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倘若他们中途撤资,你的职位还能稳固吗?”

张浩惊讶地抬起头:“您怎么会知道...”

羊羽微笑着说:“研究所虽不像企业那般财大气粗,但我们拥有整个行业的情报网络。更重要的是,”他身体微微前倾,语气诚挚,“‘龙脊’项目一旦成功,你们这些核心成员将不仅仅是国内激光领域的顶尖专家,而是世界级的。这种成就感与职业资本,岂是短期内的高薪所能比拟的?”

另一边,林夕则在食堂的安静角落与刘鑫交谈。她并未直接谈及工作,而是先关切地询问了刘鑫的家庭状况,得知他的妻子刚生完孩子,经济压力较大。

“所里正着力制定一项全新的住房补贴计划,重点向核心骨干人员倾斜。”林夕目光诚挚,缓缓说道,“除此之外,我们还在积极与附近的优质学校展开洽谈合作,致力于解决员工子女的入学难题。这些福利虽不会即刻在工资单上体现,但从长远来看,对提升大家的生活质量,其价值远甚于单纯的薪资增长。”

刘鑫眼中闪过一丝动容,不禁问道:“所里真的在周全考虑这些事情吗?”

林夕微笑着点头,认真说道:“科研人员同样有着家庭与生活,只有为大家解决这些后顾之忧,才能让大家心无旁骛地全身心投入工作。你所担忧的,恰恰是我们时刻关注的重点。”

这场谈话持续至深夜,在柔和的灯光下,二人深入交流。最终,张浩与刘鑫均表示愿意重新慎重考虑自己的去留问题。

周末,羊羽和林夕放弃了休息,精心组织了一场别具意义的团队建设活动——参观激光科技纪念馆。

踏入纪念馆,大家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中国第一台激光器的复原模型。那略显质朴的模样,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老一辈激光工作者们,在极为艰苦的岁月里,没有先进的超级计算机辅助运算,没有精密的加工设备助力制造,甚至连一处像样的实验场地都难寻踪迹。然而,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与卓越的智慧,用手一笔一划地计算着复杂无比的光学公式,依靠最简陋的工具小心翼翼地调整光路。就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他们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千瓦级激光器,迈出了中国激光事业从无到有的关键一步。

在一面记录着无数奋斗历程的纪念墙前,赵建明满含深情地讲述起自己导师——激光事业奠基人的故事。他的声音微微颤抖,饱含着对前辈的敬仰:“那时候,条件之艰苦超乎想象,没有如今的便捷与高效,但他们心中怀揣着对激光事业的炽热梦想,从未放弃。靠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年轻的科研人员们围聚在旁,听得全神贯注,眼神中满是敬佩与反思。方启航不禁感慨:“与前辈们所面临的艰难处境相比,我们当下遇到的困难实在微不足道。”

参观结束后,羊羽站在纪念馆门前,目光坚定地望向众人,语重心长地说道:“我们有幸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得以眺望更远的未来,但同时也肩负着将这份伟大事业推向全新高度的重任。‘龙脊’项目绝非普通的科研任务,它是激光事业全新征程的起点。前方的道路必定崎岖不平,但也正是这些挑战,赋予了我们工作非凡的价值。”

返程的大巴上,光学组与热管理组的成员们自然而然地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技术问题。不同于以往的针锋相对,此时的氛围显得格外融洽,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启发。

周一清晨,阳光洒在羊羽的办公桌上,他收到两份邮件。打开一看,竟是张浩和刘鑫正式撤回辞职申请,明确表示决定留在研究所,全力投身“龙脊”项目。与此同时,杨院长那边也传来喜讯:院里协调的三名热管理专家和两名光学材料专家已确定调入研究所,下周即将到岗。

人才危机暂且得到缓解,羊羽深知,这不过是“龙脊”项目漫长征途上的一个小小波折。更大的技术挑战与团队协作考验,如同隐藏在云雾中的高山,正等待着他们去征服。

傍晚时分,羊羽独自登上研究所最高点的观景台。极目远眺,整个园区尽收眼底。实验大楼灯火辉煌,宛如一座永不沉睡的科技堡垒,散发着智慧的光芒。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西方远处正在紧锣密鼓加固的“龙脊”测试场,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未来这里诞生强大能量与耀眼光芒的壮丽场景。

“10兆瓦……”他轻声低语,声音融入了渐浓的夜色。这简短的三个字,既是对自己的激励,亦是对强大技术力量的敬畏。

恰在此时,远处一道柔性激光束如流星般划过夜空,刹那间照亮了天地。那一瞬间,仿佛巨龙刚刚苏醒,睁开了闪耀光芒的眼睛。

羊羽深知,这仅仅是个开端,“龙脊”项目真正的挑战还在后头。但他坚信,只要团队成员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就没有无法突破的技术壁垒,没有无法攀登的科研高峰。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夜晚清凉的空气,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随后转身,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下观景台,朝着那栋灯火通明、充满希望的大楼走去。在那里,无数智慧的头脑正为了同一个伟大目标而不懈奋斗,激光事业的又一次飞跃,正在这片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土地上悄然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