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十三年秋,龙舟舰队缓缓驶入金陵江面。伯颜独立船首,望见钟山紫气在夕阳中蒸腾,恍若看见三国时东吴的艨艟斗舰从历史烟云中驶来。他忽然下令停船,只带两个亲兵登上废弃的烽火台。
赵孟頫捧着画具随行而至,见这位元帅正以手指丈量残碑上的刻痕。四十年前,伯颜的声音随江风飘散,我随旭烈兀大王攻破巴格达,见哈里发裹着地毯求饶。可昨日临安出降,太皇太后仍端坐慈元殿,六岁幼帝犹存封爵。
赵孟頫研墨的手微微颤抖,在宣纸上洇开一团愁绪。他刚吟出商女不知亡国恨,伯颜却指向山下秦淮河畔的万家灯火:你看,画舫依旧歌舞,书院犹闻弦诵。这才是曹彬下江南时追求的太平。
突然,一群南迁的鸿雁掠过江心,啼声惊醒了二人的沉思。伯颜抚摸着烽火台边的苔痕说:当年陈后主在此建望仙阁,李后主在彼处筑清凉殿,今皆化作尘土。唯有这长江水,见证了多少王朝更迭。
他命亲兵取来新刊的《金陵图》,在暮色中指点:此处设漕司,彼处立贡院,城东建回回司天台——要让各族文明在此交融。说着突然咳嗽起来,帕上竟见血丝。赵孟頫急忙上前搀扶,伯颜摆手笑道:无妨。当年在西域受的旧伤,每到江南梅雨时节便要发作。
江风渐烈,吹得伯颜的征袍猎猎作响。他凝视着对岸隐约的采石矶,忽问:闻说虞允文曾在此大破完颜亮?不待回答又自语:可见守江不如守心。今我元军虽过江百万,若不得民心,终如沙上筑塔。
次日清晨,舰队即将启程北返。伯颜突然策马至鸡笼山,在南唐故陵前驻马良久。守陵老卒颤巍巍献上一块残砖,上面竟刻着李煜的《虞美人》。伯颜摩挲着雕栏玉砌应犹在的刻痕,对随行官员叹道:词章虽美,终难护国。他日修史,当以此警示后人。
当龙舟驶过燕子矶,伯颜最后回望金陵城郭。朝阳正从栖霞山巅升起,将他的身影投在江面上,与岸边的石辟邪重叠成一幅永恒的剪影。赵孟頫在船舱中展开连夜绘就的《长江万里图》,在题跋处郑重写下:至元十三年秋,随淮安王北归。王爷指江谓孟頫曰:此水载舟亦覆舟,在乎德不在险。
许多年后,当赵孟頫在大都奎章阁再见此画时,总会想起那个江风萧瑟的秋日。而此刻的伯颜正站在船头,望着逐渐远去的金陵城墙,心中默念的是忽必烈临行前的嘱托:取天下易,治天下难。江鸥追逐着船尾的浪花,声声啼鸣仿佛在回应这个征服者的沉思——他或许不会想到,自己护送北归的宋室遗民中,正孕育着未来元曲四大家的种子,而他竭力保护的江南文脉,终将在百年后催生出一个崭新的明朝。
历史的长河依旧东流,正如他在钟山上预见的那般:武力可以夺取江山,但真正不朽的,永远是文明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