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脱(1314年-1356年1月10日),字大用,蒙古蔑儿乞部人,元朝末期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主政期间推行多项改革,力图挽救元朝危机,被誉为“贤相”。
脱脱生平年表
1314年 出生于蒙古蔑儿乞部贵族家庭,伯父为权臣伯颜,自幼由伯父抚养。
1328年 出任泰定帝皇太子阿剌吉八的怯薛官,开始仕途。
1334年 任同知宣政院事,后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
1340年 任中书右丞相,罢黜伯颜,革除旧政,恢复科举取士。
1343年 主持修撰《辽史》《宋史》《金史》,任都总裁官。
1344年 因病辞去相位。
1349年 复任中书左丞相,次年改右丞相。
1350年 推行“至正交钞”(新钞法),并命贾鲁治理黄河,卓有成效。
1351年 镇压红巾军起义。
1354年 遭朝中政敌弹劾,被革职流放云南。
1356年1月 在流放途中被哈麻假传诏令毒死,终年42岁。
1362年 获昭雪复官。
着名后代及家族延续
脱周彬:脱脱的三子。脱脱遇害后,他为避祸迁至河北新河县东董村隐居,以“脱”为姓,开创脱氏家族。
其后裔在此繁衍生息,形成脱氏一脉,东董村成为全国脱姓的重要发源地 。
脱氏家族:河北新河县发现的《脱氏家谱》始修于明代,记录了自脱脱始延续23世、近700年的家族历史。
脱氏后人除河北外,还迁徙至山东青州、诸城及辽宁沈阳等地,均保留修家谱的传统。
至今,脱氏家族已传至27世,每年除夕仍举行祭祖仪式,缅怀先祖 。